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抢救大明朝 >
        而《子论格物篇》的出世,就给源自西方的自然哲学披上了孔孟之道的外衣,就能将自然哲学变成人人愿意追寻的显学了——相比道德文章,有了《子论格物篇》的自然哲学就比较容易出成果了。因为道德文章的基础,就是孔子、孟子的那些大道理,前人都研究了那么多年了,早就嚼烂了,还能研究出个花来?而华夏的自然哲学却大有可为,拿着《子论格物篇》好好钻研一下,不行就弄点西洋的自然哲学书籍参考一下,没准就成了大儒!

        可别以为华夏有官本位的思想,一准就会让聪明人都去做官了,其实华夏历史上专心学问的人也不少。而且做官、发财、做学问也不是不能兼容的。牛顿那么大的学问家,不也当了皇家铸币厂的厂长?

        而先当大儒后求官的路子也不错啊!还能名、利、官三收呢!

        而要当大儒,当然得拿出说得过去的学术成就。可道德文章那方面已经没有突破的空间了,所以洪兴年涌现出来的众多大儒,都是走自然哲学的路子。

        到了洪兴五十年后,华夏文明圈在自然哲学方面,基本已经追平了西方!

        当然了,一个文明圈,光会做学问是不行的。要不然现在的西方文明就应该以希腊为中心了。

        所以复兴华夏文明的第二步,当然就是强主干和散枝叶了......大明是主干,当然要做强!但是也不能只有大明,因为大明朝廷的治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统治的国土也不能太大。可是因为朝廷的治理能力不足就不图进去混日子,任凭自家的文明圈渐渐瓦解萎缩,最终完失去,则会遗祸子孙。

        因此朱慈烺在大明本土的战局稍安后,就开始着手巩固和拓展文明圈了......所以这四五十年来,朱慈烺才会坚持执行一个以拓展文明圈和东亚种族生存空间为目标的殖民路线。

        因为不大肆扩张本土,所以大明朝廷可以将殖民扩张的成本和管理的压力一并转嫁出去。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大明国内扩张殖民的积极性......甚至还让许多日本人、安南人、朝鲜人、蒙古人也搭上了天朝文明圈扩张的便车——文明圈的扩张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如同欧洲那边明明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轮流称霸海洋,最多再加个法兰西。但是许多德意志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北欧人,也都跟着一起溜达到了新大陆、大洋洲和非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