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鹿鼎记 >
        1787年美国独立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美国和法国都是农业占据主要地位的国家,以后见之明看,说这样的国家站在“资本主义”的大门口还算有道理,尽管当时只有极少数美国人和法国人隐约意识到这一点。

        而1640年英国内战爆发的时候,英国离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尚且有着一定的距离,在韦宝看来,明朝1644年完蛋的时候和资本主义并没有多大关系。

        18世纪末的西欧和中国并没有本质差异,也不具备什么制度性的必然优先性。

        西欧的成功缘于某些相当偶然的因素,比如英国易于获得煤矿资源。

        按照这种理论,中国因为不具备这些因素,比如长三角地区远离煤炭资源,同样难以启动工业革命。

        为什么西欧在15、16世纪在政治、经济、科学,乃至文学、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可以罗列的有利要素有很多,比如普遍较高的识字率和劳动生产率、较自由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印刷术革命性的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地理大发现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态度、缺乏中央集权有利于各地的竞争和发展、婚姻制度打破了大家族对其成员的控制、中世纪的议会有利于法律制度的合理化等等。

        这些要素之间本身又可能互为因果,或者受制于其他已经被充分讨论或者仍然没有被发现的要素。

        而如果我们更加细致的讨论某一个特定国家的发展路径,那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看似偶然的因素产生长期的影响:严重的瘟疫消灭国家小半人口,导致英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开放,同时导致东欧的再农奴化、一场千里之外的战争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线的关闭、欠缺煤矿资源,使用蒸汽机就不具有经济价值,导致荷兰没有加入工业革命大潮。

        所以孤立的选取某几个要素,并且将“现代化”、“资本主义”或者“工业革命”的成功与否置于这几个要素之上都低估了问题的复杂程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