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候,李鸿章当然不敢收俄国的钱,立刻通知给英日美德等国的公使,请求他们从中周旋协调。而英国公使欧内斯特?梅森*萨托(erasonsato,旧译为萨道义)、日本公使内田康哉则都向李鸿章表示了支持,要求淸廷拒绝俄国的要求,而坚持俄国必须无条件执行【交付东三省条约】。

        有了这个底以后,李鸿章的心里也踏实多,于是才像其他的军机大臣做了通报。

        其实回归北京之后,清廷也并沒有闲着,除了对穿越者在山东干的事情不闻不问之外,清廷自身的新政改革一直都在稳定的推行着。首先是由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三位老臣牵头,向清廷上奏【变法三折】,提出了一整套的改革方案,实际上相当于新政改革的路线图。主要内容包括育才兴学、整顿中法、吸收西法三个部份。

        育才兴学主要是科举制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仿照西方国家,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并给予毕业生相应的功名,如高中毕业为举人、大学毕业为进士等,代替科举中选拔人才;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大量的西学内容,同时还要奖励留学,特别是自费留学,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留学海归者,要给予相应的举人和进士同等出身。

        整顿中法是指清廷的内政改革,要是内容有建立警察制度,取代差役;改良司法,改善狱政;裁撤多余部门;允许旗人自谋生计。

        吸收西法其实是关于军事和经济的改革,要求完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建立军校、军队管理;改良农业、发展近代工业,制定经济法规保护工商实业等。

        平心而论,【变法三折】的内容是基于目前清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改革方案,有很强的可行性,要远比戊戌变法要靠谱得多,因此慈禧太后了以后也很满意,立刻收光绪的名议下诏各省督抚大员,要求他们一律通筹,切实举行。

        但就在1902年10,两江总督刘坤一病故,使清廷少了一个德高望重,又支持改革的重臣。而仅仅一个月以后,李鸿章也病了,这一月就是3个多月,一直到新年以后才有好转,但李鸿章的病刚好,荣禄又病倒了,而且病得比李鸿章还重。

        荣禄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大臣,他这一病让慈禧太后心里也十分不安,同时也发现现在的军机班子的年龄太大了,七位军机大臣,超过60岁的有5人,超过70岁的有2人,而进入1903年,李鸿章己是年满80岁的老人了。看来确实要启用一些新人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pc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