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河是因战国时期策划并指使荆柯刺秦王的燕太子丹而得名的,在辽东地区算是一条较大的河流,水面宽度在200米左右,要想渡过太子河,就必须架桥,而且还不能是简易的浮桥,因为火炮等重武器要通过。

        日军占领辽阳期间,曾在太子河上辅设了几座桥梁,用来运送物资,但人民军突破辽河之后,日军将太子河上的桥梁大多都炸毁,只留下少量必要的桥梁,但都离韩家台村太远,因此绕道走并不划算,必须要在河上架桥通过。而在人民军攻占韩家台村南岸阵地之前,己在太子河上游搭设了一座简易浮桥,并派11师渡过太子河北岸,当然没带火炮,只有随军的迫击炮。

        不过人民军占领韩家台村南岸阵地后,可以在阵地上架起火炮,轰击北岸阵地,很快就给北岸阵地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而随后11师也赶到了战场,向北岸阵地发动进攻,在清晨8点左右,攻占了北岸阵地。

        随后第4军的工程兵部队带着各种工具材料赶到,开始在太子河上架设桥梁。

        由于辽东地区的河流众多,而且都不是什么大河,宽度基本在300米以内,少有宽度超过500米的河流,而考虑到在人民军参战以后,日俄双方都很有可能破坏桥梁,以延缓人民军的进攻,因此人民军必须找到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架设桥的方法,而且至少要能移通过155毫米火炮。

        而现在的技术水平决定了这种桥只能是木制结构,虽然穿越者中的建筑工程师不少,但精通土木结构的工程师却并不多,因此负责军事工程的部门还专门去找詹天佑帮忙,而最终在詹天佑的帮助下,设计出一种拼装式的木桥,所有的配件都先在工厂里加工完成,并且在关建结构部位使用钢材,以加强桥的坚固和承载力,在河流现场直接拼装,而且可长可短,理论上可以架设长度在1000米以内的桥梁,而时间在8-24小时不等,相当的便捷。

        200米的桥梁当然是属于较短的,但要架设完成,也需要8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因此这时第4军也只能耐心的等候。

        而负责攻占佟庄子阵地的第3军到是没有遇到地形的障碍,因此占领了佟庄子阵地之后,第3军稍侍休整,就立刻向首山阵地发动了进攻。

        首山位于辽阳的西南方,是从鞍山到达辽阳的必经之路,日俄在辽阳交战时,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战场,因此俄国在首山修建了大量的堡垒工事,虽然在战斗中,这些堡垒大多数被日军的重炮摧毁,但还是有一些堡垒保留了下来,毕竞俄军在辽阳其实并不是被日军击败的,而是被日军不畏生死的“板哉冲锋”吓得放弃了辽阳,结果就是将一些堡垒也都基本完好无损的移交给了日军。

        现在要应付人民军的进攻,日军自然是要充份利用这些堡垒工事,不仅仅是完好的堡垒,就是被日军摧毁的堡垒剩下的残墙断壁也都可以当作很好的掩体,因此日军在首山的阵地工事是辽阳外围的五个阵地中最好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pc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