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寻唐 >
        “不止是他们,现在大唐的每一片疆域,都很忙。”韩琦道:“忙起来好啊,忙起来代表着有事做,代表着有奔头,代表着有希望,就怕无所事事。”

        薛平道:“以前我的老师告诉我,这天下的财富啊,是一天的,有的人拿多了,有的人就会拿少了。可李相却告诉我们,财富是无穷无尽的,人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其是持质疑态度的,但现在,我却是确信无疑了,这天下的财富,的确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看了去年户部发布的公告,虽然大唐还只有半壁江山,但去年一年的国总收入,已经是盛唐时期的两倍有余了,更是当年我离开长安那一年的十倍出头。”

        “国内生产总值!”韩琦搔了搔脑袋瓜子:“说实话,我到现在一直还没有搞清楚这个概念,还有什么人均生产总值,真不知夏荷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还是武威节镇的时候,李相和夏荷就开始推行新的计算方式,夏荷培养出来的一批一批的新的财税人员,随着我们控制的地域愈来愈大,也分散到了国各地,现在的财税金融学院更是按着最新的方式在培养。”薛平道:“我专门弄了一套他们的教材在学习,韩公,想要转到地方,那就必须要学习这个,不说精通,起码要懂。我可是听说了,从今年开始,衡量一个地域的行政长官的一条重要指标,就是这个国民生产总值。”

        “新的东西太多,总是有些目不遐接的感觉!”韩琦摇头道。

        “大时代,大变革。”薛平站住了脚步,道:“我们要想在这个辉煌的时代留下自己的姓名,那就要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然,可就真要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我今年还不到四十,可不想这么早就回家养老。”

        “我虽然已知天命,却仍然想要拼搏一番。东北是块好地方啊,在哪里呆久了,还真不想回来了。”韩琦道:“可知道,我们的李相,为了鼓励我们的士兵们就在哪里安居乐业,落叶生根,还专门写了一首歌寄到了我们哪里去了吗?”

        “大唐周报上登了。”薛平笑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和高梁嘛!听说这首歌公开之后,又被广为传唱,甚至还引起了一波走关东的热潮呢!”

        “我们这位李相,有时候觉得他是真闲。”韩琦摇头道:“说他懈怠政务吧,可偏生现在国上下各处都井井有条,说他勤勉有加吧,可他还有时间写歌,有时间写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国家论,民族论的确让我茅塞顿开。以前,我把这些想的太狭隘了。”

        “我也一样!”薛平沉吟道。“这也正是我彻底转变的原因之一。李相站得太高了,以致于我只能仰望着他,当年在河套城,许子远的当头棒喝,让我如同醍醐灌顶,以前我也自诩学富五车,现在看起来,却更像是一个笑话。韩公,想来也是如此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