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寻唐 >
        孙仲林连连摇头:“薛兄,你薛氏如今基本都在吐蕃,你只要投效了吐蕃,高官厚爵马上到手,便在吐蕃扎下根来,又有什么不好的?如今的中原,还有你的立足之地吗?人一死,可就什么也没有了。这一仗打下来,你薛氏还剩什么?”

        薛均沉吟了片刻,认真地对孙仲林道:“孙公,这一仗打下来,如果我们输了,的确什么也没有了,但薛氏还剩下名声。你孙氏在山东,与我薛某人在河东,都算得上是千年大族,当然了,千年是夸张了,但几百年却还是有的。我们都很清楚,名声,对我们这样的家族,意味着什么。”

        孙仲林沉默了下来。

        “以往与李泽相争,说白了,那就是兄弟阋于墙,自家人的事儿,输了,我认。但在史书之上,我薛氏不会因此而蒙上污点。但如果我投了吐蕃,为吐蕃人效力,那薛氏的名声,就彻底没了。想要东山再起,绝无任何希望。”薛均道。

        “你薛氏人都要死绝了,还想这些做什么?”孙仲林叹道。

        “怎么可能?”薛均笑道:“其一,当年与李泽相争,我输了之后,被贬斥的只有嫡系一族以及与我嫡系相亲厚的几房,还有一些偏房,旁枝,仍然在中原呢。以后我们这一房没有了,薛氏的大旗自然便会由这些人扛起来,所以,我是万万不能污了薛氏的门楣的。否则,连带着他们也没有复起之希望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姓薛,他们供奉的祖宗,也是我的祖宗啊!”

        “李泽算是一个心胸开阔的帝王。这些旁枝如今读书做官,倒也没有受多大影响,当然了,不能指望他们能一蹴而就,这其中,肯定还是有些关碍的。所以,我这个薛氏的罪人,要为他们最后挣点儿名声,挣点本钱啊。薛氏在我手里败下去了,我怎么能不为他们最后做一点事儿呢!”

        孙桐林垂下了头,同样的作为一个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他怎么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再说了,本房的几个最聪慧的孙子,已经被允许回去了。将来的薛氏重新发达起来了,他们几个,自然也会有人扶持的。”薛均接着道。

        孙桐林一仰脖子,喝干净了杯中的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