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幅画内容很简单,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用笔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实行笔的轻重缓急,盘根错节,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笔功底。

        这幅画,是北宋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苏轼平生嗜作枯木怪石,是因为“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这跟他一生仕途跌宕,在新旧党争中屡遭打击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

        在画面的右侧,是米芾的题跋:

        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

        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与苏轼、黄庭坚和蔡襄因为在书法上的成就,被并成为“宋四家”。

        米芾比苏轼小15岁,但却是苏轼一生中的挚友。

        他简短的题跋,似乎在回顾苏轼的一生、苏轼晚年倾于自省的状态、以及他们意义深远的友谊之重要性,而米芾连绵起伏的笔触和他细心平衡的字形与规律,也足以让他所书的题跋称得上是一幅独立杰作。

        苏轼与米芾的相知相惜,可从他们这两幅配在一起的杰作略知一二。“苏米合璧”,不仅突显了《木石图》这幅画历史上的地位,也标志了世界文化中的光荣一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