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初,京城的天气,稍有寒意。

        京城东长安街上的翰林院的藏书库里,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伏案抄写一本唐时诗选。

        在他身边,一位年约三十的断须男子也在翻看一本古籍,忽然他转头看向这老者,开口道:“碻(què)士兄,你天天抄写这古诗,又有何用?”

        碻士,是这老者的字,他姓沈名德潜,如今已是七十古稀之龄了。

        这年轻男子,姓袁,单名一个枚字,字子才,今年刚满三十岁。

        沈德潜和袁枚虽然相差四十岁,但却是同科进士,如今都是翰林院庶吉士,关系也还不错。

        “子才,再有半月,便是庶常馆散馆日,你有何打算?”

        沈德潜避开了袁枚的话题,笑呵呵地问道。

        沈德潜热衷于功名,但这样一个满腹才学的读书人,竟然科举屡不中,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被录为长洲县庠生后,40年间屡试落第,竟多达17次。

        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沈德潜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又被朝廷斥贬,他的诗作被禁止流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