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帆时代,没有鱼雷,没有爆破弹,水线下甲板的船壁被破坏的概率远远小于水面上船壁,因此一些重要设施被安排在这里是合情合理的。

        风帆时代,战列舰威风凛凛,船员们过着富有“诗意”的生活?

        至少对于高个子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于甲板层数较多,为了控制重心,“帝国”号战列舰甲板层高相对于双层炮甲板的三级战列舰来说要低一些,只要超过一米八的大个子,走在“帝国”号战列舰上的非露天甲板上一定会感觉到不适---过矮的甲板层高会令大个子几乎无法直立行走,这是“帝国”号战列舰令人诟病之处。

        辅助小艇对于一艘风帆时期的主力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装备,虽然“帝国”号战列舰的速度不错,但她转变半径大,很不灵活,因此小艇能派上大用场,“帝国”号战列舰携带了6艘大小不一的各类小艇,平时可以用作交通艇,在战时,这些小艇可以承担各种辅助作战任务,并在主舰发生危险时,可用来撤离舰上部分人员,但僧多粥少,得看人的运气了,希望本舰不会沦落到这一地步。

        舰上官兵850人,是经过加强的,平时也顶多820人,拥有90门火炮的二级战列舰也有750人至800人,可见东南国的一级与二级战列舰之间的载员差距并不明显。

        “帝国”号战列舰的制作无疑是精良的,在了解到建造、武备与结构后,这艘巨舰已经昂首登上了属于它的历史舞台!

        ……

        想要启动这条大舰是不容易的事情,每次都要近三百人齐心协力地工作,他们拉起船锚,扯动风帆,还有拖船过来帮忙。

        拖船就是挠桨船,在没有动力船之前,挠桨船的机动性很好,胜于风帆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