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帝国的太学从来都是官员子弟成长的温床。

        平民子弟要五十岁才有机会去太学游历一番,而官家子弟十几岁二十岁就可以在太学学习。

        太学主要面对的是高官子弟,皇亲国戚子弟,勋贵子弟。

        早期,东汉初年,太学还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学府,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汉王朝的衰微和地方士族的势力庞大,太学生的素质也每况愈下。

        到了汉末,尤其是党锢之祸数年来,士族子弟很多都不会进入太学,他们并不稀罕太学,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有比太学更加优秀和精英化的家族教育。

        对他们来说,太学的师资还不如他们的族学,所以自然不会去太学。

        学成之后加冠成亲,二十岁前到月旦评求个评价扬个名,然后大家互相串联一下举个孝廉,就可以去雒阳做官开启仕途之路了。

        当然,不是说没有士族子弟会进入太学学习,而是很少。

        至于那些个高官勋贵子弟,他们根本不想着努力学习,大多数人只是去点卯,签个到表示自己来过,然后『饱食而退』。

        这四个字是史书上记载下来的嘲讽那些汉末魏初的太学生的,真的是相当的生动形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