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陈少林就在学校给谢朝丽打了一个传呼,但是过了五六分钟都没有回,那就说明他们还没有回到乡场来。于是,他把教案放在餐馆后,往陶家坝走去。

        路是一样的路,但是他今天走在路上的感觉却很不一样了。以前是一个人无牵无挂的走过去了,今天他是以村民委代理主任的身份在走,每走一步,都感觉到自己责任重大。

        路上遇到一个村民,叫杨光普,四十多岁的光景,也是2组的。他们边走边聊起来了。

        “你家里有几个人呢?”

        “7人,我们夫妻占两个,有3个孩子,其中超生1人,已经交清罚款,还有我的父母,合计7人。”

        “你们的田土有多少呢?”

        “我们不多,8.2亩,十多年前划土的时候3个孩子都没有,只有我们4个大人的。另外还有4.3亩柴山,但是没有多少树木。”

        “那你们是不是全部耕办的呢?”

        “全部办起的啊,不办起的话就不够吃的。我们有5亩田,办好的情况下可以收获3500斤稻谷,田里还要轮作蔬菜和油菜。有3.2亩土,比较好,主要种植玉米,亩产1000斤左右,要轮作套作洋芋或红薯。”

        “吃的还是勉强够,就是钱不够用。就靠我在乡场上打点短工来帮补一下。家里的猪鸡鸭都有,吃肉吃蛋还是勉强够的。”

        “把土地上的收获全部折算成钱的话大概有多少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