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洛伸手拦住站起的韩非:“先生不必这般客气,你我小酌交流,不必这般,林洛受之不起。”

        两人重新落座,小酌两口。韩非开始就儒、法之争开始讨论。

        “林掌门为何觉得法家将来方是治国关键。孟圣的仁道王道说与孔圣的理念,难道不是最广为人知的吗?”

        林洛听后,发现韩非的观点现在仍被儒家的完美主义影响,距离日后的功利主义与唯物主义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想请教先生一个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所要倚仗的重点是君主还是百姓。”林洛这个问题尖锐,但能极好的说明儒家与法家的区别。

        韩非深得荀卿学问,浅思霎那便回复:“自然是君主。君主乃一国根本,动之则国不稳。”

        林洛反驳道:“汝师荀卿也曾解惑过孔圣圣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生何解?”荀子曾总结孔圣话语时,有过此言,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之如百姓,舟之如君主,孰轻孰重一眼便晓。

        韩非脑海中的儒家体系忽然发生了冲突,有些质疑的回到:“那么,百姓才是根本?”

        林洛又道:“可孟圣曾与各位君主言仁道王道之事。”

        林洛又拿出孟圣的经典理论,主体思想乃是讲述君王为仁之道,又将韩非堵得哑口无言。

        到底君轻还是民轻,三位儒家圣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可是将这些看法总结起来,就变成了自相矛盾的不稳定总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