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饷者,军之重事也。不管是击贼、抑或是招兵,都得有粮才行。昔高祖皇帝云:‘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公宰,卿即我之赵郡萧何也。”

        募粮这种事必须、也只能依靠本地人去做,要是换了戏志才、荀攸、许仲等去做这件事,大概也能把这件事办成,可绝对比不上邯郸荣办得这么干脆利索。

        从开始着手在邯郸县募粮,到整个赵郡募粮结束,邯郸荣统共只用了不到二十天,可谓神速。

        邯郸荣谦虚了两句,笑道:“中尉之前行县,两访中丘丞蒲沪皆未能得见,荣这次去中丘却是见着他了,并把中尉两次造访他的事儿告诉了他。他很是惶恐感激,只是因为县中无令,他身为县丞,需得操劳一县之事,无暇分身,故此没能与荣同回邯郸,来拜谒中尉。”

        “早半个多月前我就听相君说朝廷给中丘任了个新县令。怎么?这位新县令还没有到任?”

        荀贞虽把招兵的工作交给了戏志才、许仲、程嘉、宣康,但招兵是大事,新卒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日后部队的质量,所以他也没闲着,时不时地会到招兵现场去看一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兵营里亲自把关检验那些招来的新卒,对近期郡中和各县的官场变动不太清楚。

        半个多月前,国相刘衡曾对他说过:中丘无令,民无主,朝廷已擢任渤海人王晋为新县令。王晋,冀州渤海郡人,少年时即聪明秀出,及长博览典籍,名闻州内,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儒士,按说早就该出仕了,只是因为他昔年的授业恩师是个党人,他受到波及,长久地受到禁锢,直到如今。渤海郡临渤海,在冀州的最东边,离赵国不近,可再不近,毕竟是在一州之中,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从渤海来到中丘上任了。

        邯郸荣叹了口气,说道:“我正要对中尉说:王晋病故在上任的途中了。”

        “啊?”

        “可惜啊。王晋有明惠之文名,受党锢多年,终得解禁,起家即被朝中拜为中丘令,却竟病故途中,一身才学德能不得施展。”

        “这还真是挺可惜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