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获得的几种技术一样,冶铁术的出现方式也是一本书一样的图标。薛瑜点开,却发现里面只有两个部分。

        炼焦,炼铁。

        完全不是造纸术那种从源头开始讲起的细致做法。

        炼焦是薛瑜已经想到的制造焦炭的思路,炼铁却是在今天见到的灌钢技术基础之上进行的改进,看起来更为成熟科学,绘制的高炉与生铁熟铁的炉口图案十分精细具有说服力。

        在备注里,清晰写着这是在她穿越前的时间线上的明代采用的苏钢法。

        薛瑜点了点蹦蹦跳跳鼓掌的小人,[多谢你。]

        小人像是听见了,在抽奖次数用光,抽奖页面要关闭之前,向外握拳,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一夜过去,铁丞来请来到青南郡的几人过去时,新搭的铁炉前外接的加热气炉也搭建完毕。由于并不需要温度达到像炉体内的上千度,只是提前做一次鼓风预热,气炉用的是铁官坊里废弃的生铁炉。

        重新组装风箱和链接的工作都是铁官坊的人来操作完成,被请来的兵械坊外援们只需要在旁边等待结果。在这段时间里,薛瑜和负责寻找灌钢技术的铁匠聊了聊。

        幸运的是,这位铁匠的确已经吃透了现有的技法,只是苦无前路,还在摸索之中。他甚至已经发现经过高温处理过的煤炭使用起来出的铁质量会更好,只是被他命名为“炭灰”的硬质焦炭并不易得,制造的路也走得磕磕绊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