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

        皇帝挥手止住还想劝薛瑜的几人,薛瑜听他同意,这才松了口气。在刚刚的沉默里,有那么一瞬间,她甚至要怀疑皇帝是不是想捧杀她了。

        止住了越来越离谱的夸奖声,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政事堂内,皇帝一锤定音。

        为神射队伍皆记一功,其中以领兵骑尉与最后射出定战局的一箭的薛琅为首。沧江关守将虽不记功,但也同时进行表彰,益州山民们则赐了金银,送归益州。礼部的人被拉来旁观草拟文书,等用了印,将跑一趟沧江关宣旨。

        这些都只是好处理的部分,皇帝开了口,也没什么争议。旁观的薛瑜估计了一下这笔功劳落到薛琅头上恐怕不多,只够升一级。

        小少年离开京城时期待过的以功抵罪,最后还是难以实现。护住钟昭仪尚够,但对于谋反的罪名板上钉钉的钟大钟二,泼天的功劳大约最后也只能留个全尸。

        众人提议时皆避过了敏感的伍家将领该如何处理这一点,伍氏女所谓“大义灭亲”,旁人是不敢说的,也只有薛瑜能说出来,还被皇帝轻易点了头。然而兵部大部分人与庄骁等人走后,对留下的臣子们,皇帝显然不打算让他们躲过去,下一刻,叩门声响起,新的消息送到了皇帝面前。

        来自伍明的自请卸任任皇帝处置的请罪书,和益州郡太守的请罪与查案解释一同到来。

        皇帝:“伍氏一人领兵叛乱,一人阻止,众卿如何看此事?”

        被新叫来的韩尚书令眼观鼻鼻观心,和兵部尚书站在一旁,好像只是来做个吉祥物,其他人犹豫片刻,有人甚至往后扫了扫,试图看看薛瑜是什么神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