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现场如火如荼,除了看中这精巧新奇钟表本身,也有人注意到了旁边放着的小小铭牌。

        竞价会上的介绍一般会将所有优势展现出来,漂亮的工艺品出自谁手,也是加分项之一,坐镇天工坊的唐大匠出手的设计,要价比旁的髙些,也理所当然。但这次介绍中,竞价介绍人从钟表本身说起,连背后的设计巧思都提了一遍,偏偏对出自谁手没说一个字,这样反常的处理方式,勾起了人的注意。

        铭牌上,两个名字并列。

        王三,唐匠。

        找机会去前面看过一遍的人,看到这两个名字,又是恍然,又觉得理所应当。

        光是襄王千里迢迢传回来的一些想法,就能让京中随风而动。对襄王所在的东荆城如今是什么样子,几乎所有人都羡慕又好奇。

        在安阳城众多士绅忙着自家生意和改进技术的时候,总有人私下感叹两声,若襄王还在京城,还不知会有什么热闹看。尤其是听到从东荆来的商队的细细叙述,知道襄王大手笔拿下了王府周围大片土地在搞建设后,就更想知道东荆城现在是什么模样了。

        有远房亲戚在东荆郡附近的士绅,写起了往来信件,一时间往东荆去的路上,竟显出十二分的往来频繁来。

        随着一天天过去,对东荆城的了解日渐增多,知道襄王一手建起了商街,眼馋商街内容的人不在少数,恨不得亲眼去看看,被襄王准备了这般久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模样。

        京城众人对东荆郡的惦记与羡慕,远在东荆的士族难以理解,就算知道了商街可能有的好处,也敌不过一点点靠近的定在深秋的选官考试时间。

        忙着备考的士族子弟们,看到来信里的羡慕,只想抱头痛哭感叹一声自己命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