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陈康杰准备的提案不是国企改革方面,依然是与教育相关,这是一个很适合他的身份方向,作为一个十分关心教育的人,作为一个还在接受教育的人,他关注这个方向,是很恰当的,只不过从细节來说,陈康杰这一次要建议的问題不是针对学生的,而是针对老师。

        他提出,国家应该拿出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來关心那些民办教师,最好是让附和条件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这样的话,不但能够保持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还能够体现对教育的最起码尊重。

        为了这个提案,陈康杰自己虽然沒有走村串寨做详细的调研,不过他委托下面的基金会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陈康杰自己的慈善基金会,一直以來关注的就是教育和贫困地区,所以在接到陈康杰的委托任务之后,基金会就行动起來,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单单对民办教师的调查,他们就调查了超过两千名民办教师,当然了,陈康杰的任务不是直接下达给慈善基金会,而是委托给长江学会,再有长江学会转委托。

        通过对庞大资料的分析,陈康杰认识到,如果再不解决这个问題,农村的教育,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教育,将面临着巨大的师资力量不足的严峻挑战,在教育这个领域,如果沒有了教师,特别是沒有了好的教师,那么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陈康杰在教育行业做了很大的工作,不仅仅是在黔州省,在整个西部地区,他捐建的学校就起码上千所,可是,他们所做的工作主要的改善硬件环境,修教学楼,修操场,修学校厕所,修阅览室等等,这些是花钱可以快速见到成效的,他们也资助了一部分教师培训,可是就软件环境來说,如果沒有政府的政策参与,光靠陈康杰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异军突起,社会开放的程度越來越高,那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已经在全国铺开,各地的年轻人和文化人纷纷涌向沿海,涌向城市,他们在这里打工,在这里创业,总之,只要离开农村,只要离开偏远的家乡,都能够在经济利益上赚得更多。

        就是在这种大潮大背景下,生活困顿的一些民办教师离开了他们的学生,离开了他们工作过的学校,这些老师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沒有人有资格批评他们,因为他们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当然,也还有相当多的可爱老师在高尚的坚持着。

        我们经常说“尊师重教”,重视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师长,如果老师都得不到最起码的尊重,那么所谓的重视教育就无从谈起。

        民办教师名义上可以算是文化人,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收入微薄,不足公办教师的三分之一,如果和城里那些重点学校的教师來比的话,也许只有他们的七八分之一,在有些地方,一个民办教师的收入根本就不足以养家糊口,反而还得在家人的支持下,才能将工作继续下去,身份漠视,说他们是教师,可是他们沒有得到国家的承认,沒有被划入国家的教师保障计划,说他们不是教师,他们又在国家最需要,人民最需要的偏远地区从事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