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乡口中他们大体了解到河塘村的情况,不愧是康晓华煞费苦心将他们兄妹送来的地方,这是个极为落后的山村,村里的人家靠天吃饭,日子过得清贫,除了支书家有个工人儿子盖起了砖瓦房,村长家也不过是瓦顶泥屋。

        袅袅升起的炊烟驱不散几个人凉透的心,牛车停在一个不大的院前,里面的人听到动静纷纷开门走出来。

        “你们可算是到了,冷坏了吧?快进来暖和暖和,王六叔您也别走了,我们给您把饭一起做出来了,”一个短发齐耳的大姐极为热情地招呼他们,男人们则笑着帮忙卸行礼。

        王六是个老实的人,他连连摆手,见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了,直接挥着鞭子离开了。

        “你们别看咱河塘村条件艰苦,但是乡亲们都热情实诚,没几个耍心眼的,而且咱这的山清水秀是别处没有的,时间久了,你们也会喜欢上这里的,”大姐一手拽一个女孩儿往堂屋里带,边走便介绍着:“我叫刘一月,你们喊我一月姐就行。”

        俩女孩儿连忙喊:“一月姐。”

        “哎,刚进屋的是我男人郑立志,我们都是济63津周虽然是江州省会,但位于夏华国的中部,不论交通还是经济远远不如沿海城市和北沪两城。

        瞧着破旧、脏乱、连二八自行车都没几辆荒凉的街道,众人有些傻眼了,省城都这般,更何况下面的村庄!

        他们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投身农村发展建设,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现在已经是腊月初十,津周的冬天结合了北方呼啸粗犷的冷与南方缠绵入骨的寒,让众人即便裹紧身上的棉大衣,依旧感觉不到多少暖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