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清武帝 >
        平壤城外,梓木河。

        梓木河是由南而北的一条河流,说是河流其实用小溪描述似乎更加的恰当一些。不过俩丈的宽度,河水清澈无比,自南部的山脉留下来,最终汇合到了大同江之中。但是在围攻平壤的战斗之中,梓木河有着别样的标志。这条河流是当初罗云生划分的朝鲜外阵地和内阵地的区别之所在。

        所谓的内阵地,指的是接近城楼的里之地,而剩余的,更加靠外面的便是外阵地。外阵地之中,壕沟遍布交错,还有散布着大量的散兵坑和间接设置的火力点。比较方便士兵们游动作战。至于内阵地,则是更多的堡垒,军屯还有碉楼。虽然制作的都是十分简便,再加上重武器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发挥出和后世那般的威力。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一月寒风刺骨的朝鲜,这个堡垒军屯的更多的作用在于帮助了士兵们抵御刺骨的寒风,这一点对之在外面进攻的日本人,清军更有优势。

        罗云生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给诸军划分好各自的防区。比如内阵地之处的还有很多的炮兵阵地,如果没有外阵地的掩护,根本就没有办法发挥威力。在内外相交的梓木河畔,也安排了专门的部队进行警戒。这支部队便是罗云生从宋庆亲兵营调过来的一支小队,虽则行的是警戒之事,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外阵地的逃兵。甚至下了,地在人在,地丢人亡的命令。罗云生当初制定的计划是,各个营轮流戍守外阵地,伤亡较大的可以临时退到后面进行伤员补充,轻易后退着,全部按照逃兵罪论处。自罗云生执掌平壤诸军之后,军令日益严格,尤其逃兵之罪,实行的是,一伍有逃者,斩全伍。一哨有退者,斩哨长。

        罗云生划定严格的防务区还有严苛的律令,甚至不惜请动了宋庆坐镇危机起伏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前线清军能够安稳打战,或者是有士气作战。尤其是处于作战最为艰难的外阵地清军。当初十三四万清军,最后留下了八万一线部队,五万二线部队。看似去芜存菁,留下了精锐。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地方清军,本就是良莠不齐。说直接点,那便是前线的八万一线部队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的残渣。但是对着八万军队挑选出来的标准只有两个,一个是身体健康,即便抽食鸦片,但是只要没有抽到骨瘦如柴就行。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上过战场,见过日本人,见过死人。

        其实罗云生制定的标准最开始还受到了部分文职参谋的质疑,因为实在过于简单。但是熟知地方军务的宋庆,看到之后,便哀叹了一声,挥一挥手,让下面的人执行下去。最后发现,军队之中近一半人不符合要求。尤其盛奉两军尤为明显,宋庆对盛军尤为失望,毕竟是自己的老上级周盛传带出来的军队,原先和他,一个是戍卫辽东半岛沿海地区,一个戍卫辽东半岛内陆地区。但是较之他的营总,差距却是很大。最后,又稍微的放宽了第二个条件,才得以募集了八万余人。

        尽管改编之后的庆字军,罗云生委托关系,从国内外请来一批懂得西洋军法的教官,对这些老兵们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操练。使得这支军队的素质提升了不少。但是有些人骨子里面的奴性、懦弱还有残忍奸诈,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摆脱掉的。尤其在战事焦灼,战争变得愈加残酷的时候,脆弱的人性往往更容易被表现出来。

        驻守在外阵地的有一个叫做周温山的参将,他麾下有着二十营,约莫着六千余人。几乎都是从老盛军之中抽调出来的精锐部队,负责守卫着牧马栏至大同江一线,也正是刘守成的顶头上司。是一个年纪刚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周温山读过书,但是没有中举。他十分的聪明,打战起来有板有眼,学习能力很强。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他的父亲是周盛波,也就是周盛传的哥哥。盛军当初便是由两兄弟一起建立的,所以周温山在盛军的威望更是高出不止一筹,而且也得到了宋庆的关照,年纪不大,便已经得到基本上等同日本那边旅团长的职位。现在又被直接任命了他的营帐负责梓木河以及平壤大道沿线部分。这部分接触从汉城过来的官道,所以路口被称作平壤大道,是日本人的主攻方向,战事压力最大,当然工事修的也是最坚固的。

        由于第一次平壤战争日本人的主攻方向虽然也是平壤大道,但是这边地势由上而下,易守难攻,所以并没有攻破,最后还是野津道贯从侧翼冲破,到达了玄武门,牡丹台一线才正式的宣告平壤破城。所以宋庆把周温山派到这里,实际上是想给这个小子送功劳。

        梓木河西边是亲兵卫队在执行军纪,而东河岸往东大约这一里来路,有一个村庄,叫做梓木村。便是周温山此刻所在的地方,也是他的指挥所之所在。周温山此刻在一间破旧的平房之内,听着很远处的炮火声,仿若无事,慢悠悠的拿着一个越窑青花瓷杯,抿着一口绿茶。虽然年轻的时候,他父亲对他管教森严,但是他的小叔,周盛传因为没有子嗣的原因。对他这个唯一的,又聪明灵慧的侄子那是百般的疼爱。所以自然是骄纵了一些。

        如今的周温山坐在那里,并不会像一座山一样的沉稳,反而有些浮夸轻佻。在他身侧坐着的几个老将,都是早年跟着周盛传,周盛波兄弟打出来的老兄弟。分别是江西上饶的胡建昌,湖南郴州的徐文立还有安徽宿松的刘大隆。另外的一些小将军则是盛军之中这几年突出来的后起之秀,都是说话没什么分量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