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书吕维祺上书朝廷“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挽输。

        庚午(崇祯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

        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

        旱灾又引起蝗灾,使得灾情更加扩大。

        河南于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

        崇祯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崇祯十四年,左懋第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

        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保定巡抚徐标被召入京时说“臣自江推来数千里,见城陷处固荡然一空,即有完城,亦仅余四壁城隍,物力已尽,蹂躏无余,蓬蒿满路,鸡犬无音,未遇一耕者,成何世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