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羽点开这篇文章,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这是gg音乐网驻站乐评人,羊城音乐电台编剧写的一篇非常详细的乐评。详细的结构了周董的这首《娘子》。

        开篇说道:不要试图理解毒药的思维,他的想法源自上帝。

        《娘子》这首歌初听有点“怪怪的”,但是越听越令人着迷。这首歌之美,不在皮肉而在其骨,它矛盾,它倔强,它的每一根汗毛都是逆鳞,每当你按照常理以为它会“那样写”的时候,它偏不!

        一,不按常理出牌的和声。

        闺怨,情伤,别离类古风歌词,有一种很常见的和声套路,即4-5-6套路,(就是高潮部分和声低音进行的骨架是fa-so-la这样循环)。这种进行配着4/4拍的舒缓节奏,再来点儿古筝笛子点缀,会很容易营造出来一种很“古风”很“伤感”的感觉。典型代表就是《仙剑传》一的著名配乐《蝶恋》,其全曲和声走向为6-5-4-5-6,6-5-4-5-1,6-5-4-5-6,4-6-4-5-6。

        现在说回《娘子》。单看歌词还未听歌之前,我们很容易猜测这又是一首4-5-6古风曲。可是吉他一响起,我们就被震惊了,它的和弦是围绕a7-d7循环,即6(ladoiso和弦)-2(refalado)循环。我们知道这是两个小小七和弦,相较于三和弦来说,是比较灰色暧昧的,人耳不太容易分辨的,而其和声进行除了6-2小七的循环之外,后面还有复杂的进行以及离调。假如和弦编配是毒药本人写出来的话,那绝对是私下里下过功夫研究过和声的,比起偷懒写一些固定套路的作曲者来说,更加令人敬佩。因为固定套路的和声进行初听很悦耳,听多了容易腻。而适当得用一些不常见的和声,才更加经得起推敲。

        二,不按常理出牌的旋律和律动感。

        为什么把旋律和律动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娘子》这首歌的旋律线是紧贴着律动线写的。它的律动感充满了新鲜,紧张和矛盾之美,和我们传统推崇的民族风抒情歌曲完全不一样。

        首先它采取了第一个重拍空掉,留白,这样就

        已经打破了我们的习惯,假如我们自己跟着唱会发现每一次的”娘子“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进。接着,它的语感完全不按汉语常规来写,语言上的重音偏偏搁在尾拍,语言上的尾音却偏偏搁在强拍,比如把”杨柳“拆开,”杨“搁在尾拍,”柳“搁在开头重拍。然后,刻意的插入语,打破句子的完整性,比如”你在那里“,这四个字的插入就是为了打破这个句子的完整性,让人有种”找不着头尾“的破碎感。最后,毒药把汉语的标志——四声调也给简化了,基本上全唱成第四声。

        这几件事儿干下来,我们有什么感觉?没错,就是很多”大人“当时说的一句话”这人唱的啥呀,唱的外语吧?“这个形容还是蛮准确的,这就是毒药想要的状态,就是要打破汉语语言的习惯套路。别人写歌都是”依字行腔“,词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旋律要跟着词句的律动和音调走;而毒药这首《娘子》则是”依律动行腔“,律动感是第一位的,旋律和歌词要跟着律动感走,跟不上的时候哪怕把词拆了,解构了,破坏了,也得跟着律动感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