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刘备的日常 >
        三公四府,推荐卫尉刘宽,继任太尉一职。

        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名臣、宗室。汉高祖刘邦十五世孙、司徒刘崎之子。早年历任大将军掾、司徒长史、东海相、尚书令、南阳太守等职。为政以宽,被海内称为长者。本朝时被征为太中大夫,在华光殿侍讲。后转任侍中、屯骑校尉、宗正、光禄勋。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后因日食策免,拜卫尉。

        话说,时下三公,虽位高,权却轻,且很不稳定。多则两三年,少则一两年。少有人能坐的长久。乃是因为,但凡有灾异发生,上天示警。天子便会以三公替罪。除一位三公的职务。故而三公就成了天子的替罪羊。时刻有被罢免的危机。正因为是高危职业,皇帝卖官鬻爵,位列三公,才只要一千万钱。名士还能打对折。

        刘备之所以想到这些,乃因崔廷尉手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想买官的意图。

        五百万钱便可为太尉。

        安平崔氏凭借贩卖楼桑松泉酿,已成巨富。区区五百万钱,实在是不足挂齿。崔烈主要是忌惮一世重名,会因买官而被削弱。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中平二年(185年),崔烈耗费五百万钱任司徒。虽位极人臣,心里却也不安。一日,问二子崔钧:“我位居三公,外面的人作何议论?”崔钧回答:“父亲大人年少时就有美名,又历任太守,大家都说你,理应官至三公。如今父亲虽已当了司徒,天下人却对你失望。”崔烈追问:“这是为何?”崔钧答道:“时人都嫌弃你身有铜臭。”

        这便是‘铜臭满身’的典故出处。

        此一时,彼一时。先前崔烈为廷尉,虽是九卿却无法参与最后的决策圈。故而,传回楼桑的消息,多半不准确。甚至相差甚远。三公权利虽大不如前,却位高。但凡政策所出,陛下皆要先问询三公意见。于是,皇帝的想法,经过讨价还价,最后究竟能有多少著录在案,唯有三公可知。

        崔廷尉许多消息,皆是从同僚出得知。风言又岂能称得上精准。每次关于刘备的诏封,消息皆有大出入,便在于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