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世上的事变幻莫测,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六月的一天,皇帝和宰执们为了西征的事激烈辩论,辩论的焦点就是如何筹措军费。王是东府宰相,郑居中是西府兵帅,这两人为了军费的事吵了起来。郑居中年纪大了,一时太激动,突然倒在地上晕了过去。皇帝和宰执们大惊失色,急召御医,还没等御医赶到,郑居中就停止了呼吸,死了。

        郑居中突然病卒。汴京为之轰动。但更轰动地事就着就出现了。蔡攸接替郑居中。入主西府。蔡攸是皇帝地亲信近臣。君臣之间有很深地私交。皇帝此刻让蔡攸主掌枢密院。其用意不言而喻。

        六月下。太原。

        李虎在黄涉、李纲地陪同下。赶到太原拜会郓王赵楷。折彦直已经先期到达。

        赵楷年轻英俊。风流倜傥。气度非凡。一看就是人中龙凤。他和李虎、折彦直见面后。马上谈到了西征地事。完全是一副主掌西征地架势。

        离开汴京之前。皇帝和他深谈了一次。希望他这次不但要建功立业。更要在西北培植一批亲信。

        皇帝这些年重用童贯,有战绩,也有教训。按照宋制,大军统帅肯定是文官,但文官和武将之间矛盾太大,而且文官不听话,用内侍就不一样了,不打可以缓解将帅之间的矛盾,而且皇帝可以绕开东西两府直接指挥,这有助于实现攻击目的。但是,重用内侍的隐患很大,内侍得势,朝堂上的矛盾更多,比如童贯和蔡京的明争暗斗,虽然有利于皇帝控制权柄,但也让朝堂时刻处在震荡之中,不利于朝堂稳定。

        北伐失败,和激烈的朝堂矛盾有直接关系,由此皇帝得出一个结论,若想打胜仗,仅仅有听话的大军统帅没有用,还有要一帮听话的武将。打仗靠前线主帅,靠武将,如果皇帝有一帮听话的主帅和武将,再加上一个听话的大军统帅,这仗肯定打得赢。

        赵楷一听明白了,所以他到了太原后,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折可求,并且给了折家很多赏赐。折可求当然尽心巴结。赵楷通过他,又见了很多西北将门的子弟,但是小恩小惠买不到人心,这一点赵楷很清楚。以他的身份,可以让武将跪在脚底下,但得不到他们的忠诚,若想得到武将的忠诚,首先要打胜仗,打了胜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