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没有立即返回兰州,就是因为没有想明白河西战局这个谜团。”李虎皱眉说道,“姚帅和熙河军进入河西二十天了,仁多保国也早在十天前集结了数万大军,但他为什么不尽快击败熙河军,把熙河军赶出河西?如果说他故意把熙河军留在河西,给河西造成紧张局势,那他目的是什么?这对贺兰山的整体防御策略有什么好处?”

        杨惟忠想了半天,摇摇头,他也找不到答案,“大帅,雪山艰险难行,运输困难,而河西走廊南北方向过于狭窄,不利于大军展开,所以河西有姚帅的两万熙河军做为牵制已经足够了。目前的关键是,姚帅能坚持多长时间。我们一旦在东西两线展开全面攻击,仁多保国势必猛烈反扑,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熙河军赶出河西,所以,我们不能把攻占喀罗川的希望寄托在南北夹击上,而是要在攻击之初,集结尽可能的军队,给喀罗川敌军以致命一击。”

        李虎其实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但若想集结更多的军队攻打喀罗川,就要从东线调兵。距离喀罗川最近的就是折可求部,而折可求部的任务是横扫瀚海路,攻打灵州,在他没有和罗青汉会合之前,这支军队无

        法抽调到西线战场。

        假如要把折可求部调到西线战场,必须等到他和耶律马哥、罗青汉会合之后。灵州距离喀罗川大约一千余里,这样算起来,喀罗川决战至少要等到十一月上。姚平仲还能在河西坚持一个多月吗?

        李虎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杨惟忠稍加考虑后,给李虎提了三个建议。

        首先给姚平仲以物资和兵力援军,当熙河军坚持不住的时候,援军及时翻越雪山,像钉子一般牢牢钉进河西腹部。其次,推迟攻击喀罗川的时间。当东线战事全面爆发后,朔方如果没有激战,可能会给贺兰山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李虎的主攻方向在贺兰山,而不是喀罗川,至于河西,不过是李虎的牵制战场而已,这不但可以帮助姚平仲在河西坚持下去,还有可能让贺兰山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放松对朔方的注意力,这有助于虎烈军攻占喀罗川。第三,马上做出部署调整,命令折可求在会合罗青汉后,日夜兼程赶赴朔方战场,参加喀罗川决战。

        李虎考虑良久,接受

        了杨惟忠的建议。

        李虎下令,虎烈第十三军副帅刘里忙领五千人马赶赴仁多泉城,一则给熙河军运送粮草武器,一则给姚平仲做预备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