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杨峰眉头皱起,朱由校还以为杨峰是在为不能用最快的速度驰援河南而感到担心,于是便安慰道:“爱卿也不必难过,朕也明白仓促之中从金陵调兵前往河南确实不易,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是很快了。所以爱卿也不必内疚,只要能在一个月之内赶到洛阳即可,朕相信以洛阳城的坚固贼寇一时半会是拿不下来的。”

        听了朱由校的话,孙承宗等三人虽然脸色不是很好看,但他们也知道朱由校说的是实话,自古以来大军出征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无论是人马的征集还是粮草的调集以及军备物资的准备都要非常慎重,无论是在哪个方面出了问题很可能就会导致一场战役的失败。

        杨峰又问道:“陛下,其实臣担心的并不是那些流寇,而是另外的事情。河南的情况比较特殊,譬如此时便有潞王和福王两位殿下以及上百的宗室,光是这些人便占据了河南大半的土地。

        此时河南百姓的情况可以用百姓无立锥之地来形容,这些百姓几乎都饿红了眼,流寇一旦进入河南振臂一呼,微臣担心立刻就会成燎原之势,届时可就麻烦了。”

        御书房里的气氛更严肃了,杨峰所说的情况他们又何尝不知,在另一个历史时空里,李自成攻入河南后,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立刻就成了他最忠诚的拥簇者,光是河南一地就为李自成提供了二十多万兵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大大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半晌后,朱由校才为难道:“爱卿所说之事朕又何尝不知,但此乃祖制,朕也徒呼奈何啊。”

        杨峰毫不客气指出:“可是这个祖制如今已经不合适了,洪武年间大明宗室一共才58人,可到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宗室人口已经增长至十五万七千人,如此多的宗室人口每年开支几何想必朱阁老应该是最清楚吧?”

        朱国桢脸色难看的点了点头,朝廷的开支原本就紧张,但还要花费近三成在这些宗室身上,这是何等巨大的浪费,若是能将这笔开支省下来,朝廷每年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

        “不合适的祖制就要改,否则大明再有银子也不够这些米虫吃的,还望陛下早做决断才是。”杨峰斩钉绝铁的说,“否则即便打跑了高迎祥同样会有李迎祥、张迎祥涌出来,臣可不想天天替那些只会花天酒地的酒囊饭袋擦屁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