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大臣衙门的官吏都集中一起进行升旗,表明了大明对外蒙古的统治!

        库伦城是整个外蒙古的统治中心,有众多的行政机构,同时还有最多的医院与学校。

        明代公共医疗机构的设置沿袭宋元旧制,于洪武三年(1370年)在南京、北京及各府、州、县设惠民药局。《明史》记载“洪武三年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

        惠民药局是为平民诊病卖药的官方机构,掌管贮备药物、调制成药等事务,军民工匠贫病者均可在惠民药局求医问药。遇疫病流行,惠民药局有时也免费提供药物。

        洪武七年(1374年),又设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贫病无依者,工匠、军人及其他老弱残者,都是收养对象,院中有医官担任治疗。《明史》记载“初,太祖设养济院收无靠者,月给

        粮。设漏泽园葬贫民……养济院穷民各注籍,无籍者收养蜡烛、幡竿二寺。”所需物资由所在府、州、县按时供给。

        制度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明代以“士”为首,那些郎中能有多大的作为,都是单打独斗,惠民药局流于形式,无药可发,养济院里的民众是苟延残喘,时有饿死现象发生!

        待到新明建立后,仿照东南国的公共医疗制度,把越来越多的民众纳入了“医保”的范畴,至少吃公家饭的家庭和交了“医保费用”的家庭是可以放心就医的,至于其他人等,还做不到全覆盖。

        东南国则实现了医保全覆盖,所有的民众都有医保,虽说分了档次,可全民医保是敢大言不愧的。

        而在外蒙古,提前实现了全民医保,对在蒙的明人与民众进行医保,所有的部族人也给医保,生病必治!

        为此,加大了药物的运输量,再大兴土木,建设医院,仅库伦城就有五家大医院,病床数达到了一万张,而当时库伦城居民数不到三十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