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得知苏义是个寒门出身时,有不少却还是没有再次邀请他了,倒是这赵家两位公子却有些不同,没有门第之见。

        “苏兄昨夜做的那首诗我等自愧不如啊。”

        赵朋远跟苏义很是客气,苏宛平和时烨却反面坐在那儿有些插不上话,要不两人先出去转转,由她弟弟在这儿与几人交往,反正都是以诗会友,他们还不方便留下。

        于是交代了弟弟,两人便上街了。

        明个儿还能休息一日,后个儿就要送弟弟去贡院考试,贡院隔着福来客栈不过两条街道,倒是不远的。

        余城的水路四通八达,海产品也极多,可惜他们储存的手法不对,运送不出余城,于是在当地成了贱卖品,苏宛平看着就流口水,上一世珍贵的海产品到这儿地是无人问津。

        两人在路上闲逛了一个上午,中午的时候进了一家面馆,馆子很小,门面有些旧,但味道居然一流,面条很有劲道,汤头下了功夫,苏宛平只尝出小部分的香料,想学也不成,不然她真想将这手法学到手做给家里人吃。

        若是将面条做得这么好吃的话,她还是可以不吃白米的。

        两人吃饱又上了街,这一次去了粮铺,了解了一下粮食的行情,在余城的粮铺里却还是能看到饱满的白米的,苏宛平一问价格,算了算,这成色与那次瞒货不相上下,散卖的话,估计那一批能卖一万四千多两银子出来,难怪那人会出手这么大方。

        而且即使是散卖,在余城也是极为吃香的,但凡买大米的多是富户,他们一上来就是好几袋的扛走,家里多有下人,又有驴车,方便的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