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暮云碧 >
        金天会七年、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再次南下攻打赵宋,其中完颜宗弼率军,由建康府西南的马家渡过长江,企图活捉赵构。完颜宗弼的铁骑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吓得赵构一路仓惶而逃,从应天到建康,从建康到扬州,再从扬州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又从越州逃到了明州(今浙江宁波)。完颜宗弼的军队怒涛连胜,一路追击,逼至明州城下,赵构不得不从明州登船,浮海避敌。

        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的夏季,金军北撤,赵构这才结束海上漂泊的日子。

        他回到陆地,先以越州为“行在”,于次年正月下诏,改元“绍兴”,意为“绍祚中兴”,升越州为绍兴府。

        赵构御极之初,就曾商议过定都何地,此次被金人追得逃亡海上,狼狈不堪,定都之事,又再次摆上了朝廷的议事日程。朝中众多文武大臣议论纷纷,定都何地,出现了极大的分歧。有人建议定都建康,有人认为应该定鼎越州,还有人提议建都临安。其中建康因“倚山带河,实王者之都也,可以控扼险阻,以建不拔之基”,在三处待选之地中,呼声最高。而江南的士大夫中,倾向于退守吴越的,也大有人在。

        定都建康抑或吴越,也就是要在“防淮”和“渡江”两个方案之间,作出抉择。“防淮”意味着守卫淮甸,为日后的北伐中原,积极做准备,而“渡江”则意味着放弃中原,以保住江南为先。

        “防淮”还是“渡江”?面对抉择,赵构终因临安承平日久、物阜民丰,且较之建康,远离宋金交战的一线,而采纳了宰相吕颐浩提出的“且战且避,但奉陛下于万全之地”的建议。他下定决心后,遂移跸临安,并于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临安为行都,建康改为留都。

        大内皇宫的位置,在临安城的城南,在原有杭州州治的基础之上,扩建而成。赵构偏安日久,渐渐耽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大内经过多年不断地修葺、增建,分为外朝、内廷、东宫、学士院、宫后苑等五个部分,大体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共有殿三十,堂三十三,斋四,楼七,阁二十,轩一,台六,观一,亭九十。

        马蹄哒哒,马车一路向南,到了大内,由丽正门而入。白衣雪见那丽正门金钉朱户,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富丽,阳光照射之下,光彩溢目,暗赞:“好大的气派!”

        进入宫来,马车再折而向北,过大庆殿、垂拱殿、后殿,再经锦胭廊、翠寒堂、庆瑞殿,一路畅行无阻,来到熹嘉公主居住的绛萼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