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暮云碧 >
        好在百里尽染似乎全然没有在意他的神情,又道:“唉,扯得远了,我们说回正题。凡习武之人,若想成为绝顶高手,终要追求技艺上的深湛,若无胜负之心,焉能习有所成?可是人的争胜心一起,拘囿于胜负输赢,便有了‘声名障’,‘武学障’便也由此而生。‘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人的心智一旦迷失,只一味地追求索取,而不懂任何的节制,心性的修持自也难以精熟,想要达到武学的绝诣,无异于敲冰求火,枯木生花。”

        白衣雪听了似懂非懂,问道:“人起了胜负心,遂生武学障,就会迷失自己的心智,可是若无争胜之心,又哪能学得高深的技艺?请问前辈,那又如何破解呢?”

        百里尽染捋须呵呵一笑,说道:“破解?为何要破解?又要破解什么?”

        白衣雪心下更觉茫然,呐呐地道:“我……我……”

        百里尽染道:“习武之人,只要心中放不下胜负,超越不了功利名相,即便成了绝顶高手,离究竟至极的无上境界,终是差了一层。再者说了,武学如同学识,你爬上一层楼,只道自己已然到了绝顶,岂料上面还有一层楼,如何能够穷尽?”

        白衣雪愕然道:“晚辈拙笨,还请前辈明示。”

        百里尽染道:“东土第一代祖师菩提达摩,被誉为古往今来武学第一人。他在传授少林功夫之前,于少室山落迹面壁之时,就已经觉悟了大道,习武是为了什么?为了打败天下无敌手么?为了匡扶正义,铲除世间一切不平事么?非也,非也,这些都不是。”说着大摇其头。白衣雪心中一片茫然。

        百里尽染续道:“求而得之者,物也;不求而自得者,道也。在达摩祖师的眼里,武学与非武学,已经没有什么分别,求与不求,亦无什么分别。他是没有了贪求之心,先天破除了声名障、文字障、武学障,不受任何名相的干扰,早已圆融无碍。”

        白衣雪凝眉沉思,说道:“恩师曾经说过,少林功夫最大的特点是禅武同宗、禅武合一,实是一门极深的学问。”

        百里尽染点头道:“正是。少林僧人既要参禅打坐,也要习练武艺,这是少林僧人不同于其他寺院僧人的地方。少林禅武合一,门下弟子通过参禅悟道,来加强自身心意的修养。武僧们修炼武学,并非是要争强好胜,而是力求通过修炼少林武学,对禅的领悟达到无胜败心的境界,离开了禅心去练武,则一切无从谈起。少林派历代的高僧,概莫能外。说白了,少林一派修习武学,绝非是为了争什么天下第一,不过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方便法门罢了。”

        白衣雪俾有所悟,说道:“是不是少林功夫正因不以技冠武林,败尽天下英雄为目的,始终讲究慈悲为怀,反而超越了武学本身,成为一种由迷而悟,转识成智的禅修之道,从而数百年来备受武林的尊敬和推崇?”

        百里尽染微笑道:“正是。少林派内养浩然之气,外练铜筋铁骨,其拳谱上说,‘五行相合一气,心一动而内劲生’,靠的是内气行功以意引气,气入丹田后,潜气内转,周流全身,达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六合境界。故其拳理云,‘身之收纵,步之存进,手之出入,或进或退,或起或落,皆当一气贯注。’久练此功者,筋骨强壮,内气充盈,精力充沛。一旦运功发劲,出手顿足可断碑碎石,非常人所能承受。少林功夫德厚而术深,禅中有拳,拳中有禅,处处显示节制、谦恭之特点,与戾气重重,处处争强好胜的一般江湖拳脚功夫,那又是迥然有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