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姐惊魂方定,抬头细细打量书生,却见书生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毛如刷漆,身材匀称高挑,五官精致白皙,生得风流韵致,真是一个美男子。

        有道是“姻缘自有天注定”,又道是“孽缘一见误终身”,王小姐见得一位英俊书生解救了自己,心中暗暗感激,一见钟情。却是旧时最重女子清白,若被登徒浪子轻薄,王小姐清誉有毁,又有何面目见爹爹娘亲?说是救了自己性命也不为过。

        只见书生手里拿着一枚玉镯,温言笑道:“小姐,刚才那人假意轻薄于你,却是看上你手臂上的这枚玉镯,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幸得小生夺了过来。”

        王小姐一看,果然自己白嫩的手臂上套着的一枚玉镯竟已不见。这枚玉镯王小姐打小就戴着,珍爱异常,从不离手。这时候见玉镯竟在书生手里,鬼使神差地,竟假作不在意地说:“被登徒子拿过的东西,我不要了,就送给你当然解救之恩。”却是作定情信物之意。

        书生倒也不客气,自述自己家境贫寒,仅回赠了一枚香囊。两人至此相识,书生聪明和气,八门玲珑,王小姐的下人俱都被其折服,更有丫鬟里因外和,不多日两人竟私定了终身。

        这日,王小姐正独坐闺房,无聊把玩那一枚香囊,心中反复念叨的却是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明明是一枚普通的香囊,却被这王小姐当成了心爱的宝贝。

        正呆呆相思之际,却被其母王夫人瞧出了端倪。王夫人看小姐常戴的玉镯不见,却多出来了一枚香囊。王夫人追问缘由,小姐没有奈何,只得全盘相告。

        王夫人撸起小姐衣袖,只见小姐白生生的玉臂上一点朱红色的守宫砂竟已不见,这才大惊失色,没想到几日来小姐与书生竟已暗度陈仓,生米做成熟饭了也。

        王夫人把事情告诉了王知府,知府大人震怒,立刻派人把书生缉拿亲自审问。那书生倒也不惊慌,让知府大人喝退左右说有私话要说,不知道灌了什么迷魂汤药,竟让知府大人回心转意,不久就决定把小女嫁给书生。至此,寒门书生竟成了知府大人的乘龙快婿,一时金陵城内当做一件奇事广为传播。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倒也不失为公子佳人一段佳话。怎料凡事皆有原委,世间事情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却说王小姐下嫁书生,知府大人担心小姐日子过得拮据,乃多贴钱财,多加扶持,书生倒也争气,高中举人,有知府大人周旋,不多时便在淮阴县谋了个县令之缺。书生摇身一变当上了县令,却变了性情,不爱打理朝政为民做主,倒爱结交三教九流,谋取长生之术无门,却想些旁门左道之法,待王小姐更无当日之体贴温婉。

        一日,书生(现在是县令了)与一干人等一边商议,一边喝酒,待得回宿已是天色大晚。王小姐乃委婉劝书生说:“相公今贵为县令,应为百姓谋利益,不宜与闲杂人等交流,免得上受朝廷问责,下受群众非议。”

        王小姐一心好意,怎料书生酒醉,不但不听,还顺手便对王小姐一拳,“不尽女人本分,没有生个一男半女,竟敢管本官闲事。”许是酒醉,许是根本无所谓,却把当年登徒浪子轻薄王小姐之事翻出来说了,原来此登徒浪子竟是受书生所托,假作“英雄救美”,实为故意所设一圈套尔。王小姐涉世不深,竟一头掉进了温柔陷阱。说罢,书生竟甚为得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