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菊花没想到,平安庄的军属自觉性这么高,大队主动提供的上班机会,每个月都能挣到现钱的好处,大家都拒绝,这更让她坚定了照顾好军属生活的决心——这么好的战士,这么好的军属,不能因为他们的觉悟高,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是钢筋铁骨,啥困难都由他们自己抗着。

        夏菊花一家一家又走访一遍,说明三个厂子现在接的订单太多,正要扩招人手,而军属们的觉悟有目共睹,所以大队优先从军属家里挑人。做这个决定,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在部队训练的意思。

        自己家人去不去厂里上班,竟然关系到孩子能不能在部队安心训练,军属们不由自主的答应下来——平安庄的战士已经服完三年义务兵役,都被留在部队训练,表明他们很可能选上志愿兵。

        志愿兵和义务兵可是两个概念,就算退役后,国家也给安排工作,以后就是城里人了。虽然平安庄的工分值现在已经完全不比城里工人工资低,可人们的思想里,有成为城里人的机会,端上国家的铁饭碗,还是比靠天吃饭的农民强多了。

        就是不知道,从平安庄走出的二十一名战士,谁家的孩子能真的选上志愿兵,又有几个,得重新回到平安庄的土地上生活。

        给军属安排在厂子里的岗位是头一步,第二步夏菊花与大队干部正在开会讨论:前两年每名战士的亲娘,可以减半扣工分口粮,夏菊花知道那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过不了两年,大包干就要实行,那里大家独立耕种,不再以工分换粮。所谓的照顾也就成了一纸空文,还是得想一个长久之计。

        所以她的意见是,两个厂子(编织厂是平安庄生产队财产,并不算大队的厂子)的盈利会逐年增加,不如以后直接每年给每户军属一百元的现金补贴,免得几个生产队工分值不同,有的军属得到的多,有的军属得到的少。

        如果以后大家生活更好了,金额可以随着生活水平上涨跟着调整,咋也不能让军属吃亏。这笔钱由大队直接出,不用各生产队负担。

        对此大家都没啥意见:一来大队直接出钱,等于间接节约了生产队的开支,各生产队长更容易向社员解释。二来谁知道下年还会不会到平德县招兵,万一他们家或是亲戚家的孩子当上兵了,有这次讨论决定,他们也能同样领补贴。

        只有李长顺在讨论通过后,看了夏菊花一眼,大家散会之后把她叫住了:“你是不是觉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