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镇也是国家级5a风景区,环境不输于市区南面的虎滩,因此政、府致力于打造国际旅游胜地,所以从九十年代起就开始招商引资并给与政策倾斜,如今一个海滨小镇除了面积和人口,设施和繁华都不输于一般45线的小城市。

        离开繁华整洁的金沙镇,再向北开了十多分钟,过了一条青水河大桥,就到了跟其它乡镇没有什么区别的青龙镇上。

        清水河和临沙河将青龙镇包围,与南边的金沙镇和北边的临沙河镇分割开来。

        青龙镇原本的名字比较土,九十年代时候大家就投票改了现在的名字,只是改名之后也没多大发展。虽然跟金沙镇比邻,也是海滨小镇,但是却没有什么名胜景点,仅有的几个小渔港也一直发展不起来,因为北边有著名的与朝鲜隔江相望的边境名城安东港,南边还有著名的金州湾、旅大湾和旅大军港等重要港口,夹在这之间的各镇小渔港或者说是码头,自然没有地理优势竞争不起来,只能以打渔为生。

        而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渔业资源逐年减少,所以这些年打渔的也少了,车晨他们村里的渔民也纷纷转行。

        倒是一些头脑灵活的开始搞水产养殖,随着经济发展,这些人大部分都富了起来,尤其是搞海参牡蛎等名贵水产的养殖户,一个个都开起了公司,成了老板。

        不过相比起广大村民,这些富户毕竟是少数,所以带动镇上经济增长也是有限。

        随着车开进略显破旧的板油路主道,路上两旁行人开始出现,相比滨城市内几区和新区的繁华与拥挤,这小镇的节奏无疑慢上许多,连路上行人都带着几分懒散。

        车子停在略显萧条的镇上街边一家小吃店门前,不远就是青龙镇的中心地带——火车站老街,郑铭家的铺子就在那里。

        虽然镇上的火车只不过是滨城到北边安东主干上的一条小小支线,而且早已被取消三十年,但在上个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火车是人们最发达的主流交通工具,曾经这一带因为火车站的存在而繁华,建起了横竖两条马路,两边都是老式的平房和小二楼,在当时那可是富人才能居住的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