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糖人老人小声道:“小爷说的不错,可不是有毛病么?这是我们北城私塾的夫子,别看只是相公,可会教书,连举人老爷都教出来过,是个脾气极好的老好人,帮了不少寒门学子……”说到这里,摇头道:“这世道,好人没好报……”

        这宋真早先小有家财,良田数百亩,衣食无忧。

        这几年淮南雨水不调,不少人往江南投奔亲友。

        其中有一家,是镇江知府的表亲,不仅举家南迁,还走表亲的门路,在长宁补了吏职,如今是县衙户科文书。

        初来乍到,首要是置产。

        这文书查询田产册子方便,把长宁县的良田就查了一遍,最后盯上了宋家。

        宋家耕读传家,子嗣不繁。

        宋家家业都是宋秀才祖辈置办的,到了父辈是童生,靠着父辈余荫,勉强护住家业。

        到了宋真这辈,中了秀才,没有再进一步,可有几个举人弟子,也勉强护住家业。

        那文书背靠知府,自然不会将几个举人放在眼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