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初期只开两门课,语文和数术。语文就那样,识字、学习儒家经典、学写文章。当然,写文章不用八股格式,又不是为了考科举。至于数术,早在几百年前李书成就教过了。

        数术使用的自然是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这些符号,要是前几年可不能使用。恭亲王和曾国藩等人见识到洋人的坚船利炮、精良技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学习先进技术,首先就要学习数术。而大学士倭仁等顽固势力却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争辩之中,恭亲王说道“数术不是外洋事物。外洋数术使用的符号,早在宋时就已经在中国使用了,前明也广泛使用,贵州安顺府更是一直使用到现在。”

        当然,这样的争辩其实无意义,最后还是要看掌握朝政的太后的意思。

        慈禧太后听了两派的意见,认为在现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维护朝廷的统治,必须依靠实力更强而且得到洋人赏识的曾国藩等人,于是她支持洋务派。

        当时江明月就感叹过,朝廷也有明白人,要是皇族不是满人,而是汉人,以慈禧的手段和见识,说不定清国就此崛起了。而慈禧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她掌握朝政,开始洋务运动之后,清朝军力迅速增强,才有了后面几十年的相对和平。不然以之前的形势,清朝也许已经被肢解了。

        武当山下有一个免费的学堂的消息,经过善信香客的嘴传到附近城镇,然后很多想要孩子读书识字却又拿不出学费的父母带着孩子前来。

        “这……这里的学堂真的不用交束脩吗?”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结巴着问道。他的身后,躲着一个五六岁的瘦小孩子。

        “嗯,我们这里不用交束脩。”李书成说道,“不过孩子吃饭还得出钱。”

        “这……能不能交玉米红薯啊?”汉子说道,“钱我们实在拿不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