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着办。”李远山说道,“反正我们在银行也没有贷款,没有订单大不了停产,等风头过了再开工。”

        “哈哈,说起这个心里就舒畅。”杨明东笑道,“现在规模比我们大的几家家具厂已经开始裁工人了。当初他们规模跟我们差不多,甚至比我们规模还小,一个劲地扩大规模,按我们的估计,他们每家在银行都有不少贷款。现在销量下滑,搞不好就得倒闭,老板怕是急得想跳楼了!”说起来哪怕他们与人为善,但是同行是冤家,你不得罪人家,人家也要针对你,搞得杨明东他们经常火大,恨不得火拼一场。

        “呵呵呵。我们不贷款,慢慢发展,这样虽然会失去许多机会,但胜在稳健,有个风吹草动的,也不容易倒闭。”李远山笑道。

        果然,没过多久,开始有打工的回来了,赶场的时候街上人多了起来。

        李远山听到两个拉家常,其中一个应该是在家种地的,他笑道:“本来种地才是我们的事,出门打工只算是副业。现在打工不行,回来种地正好。”

        “也是哈!”另一个是个年轻人,说道,“应该庆幸家里还有地,打不了工,还能回来种地,怎么也能整得到一口吃的。”

        另外一个老头插话问道:“我问哈,是不是去那边打工的人都回来了?”

        “没有,留下的还多得很。我是今年才过去的,找的这个厂子这两个月不景气,要不了弄个多人,才把我裁下来的。”年轻人说道,“就是我们厂里,大部分人还在上班呢。”

        “那就好,那就好。”老头听了心头落了地,感叹道,“我看好些人都回来了,可我家那个一点音讯都没有。你说这老远八远的,我们又得不到他的消息,多担心啊。”

        年轻人并不知道老头的儿子到底怎么样,是在厂里还是在工地上,又或者在那边浪着,干起了敲诈勒索的勾当。这种人他在厂里听说过好几个,都是不愿意吃苦,上班经常偷懒,然后被厂里开除,在其他厂也一样待不长,最后就流落街头做起了小混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