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炉的火在加入g柴後烧得愈发猛烈,为原本冻如寒霜的室内提供了惬意的温暖。

        早晨的新闻报导说今日会是整个严冬一月最寒冷的一天,气温会在入夜後达到恐怖的零下23°C。我望向那个挂在墙上的古雅壁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显示着旁晚六点钟。相信再过不了多久,室内的温度会再度创新低吧。

        我坐在书房中心的高档沙发上,一边啜饮着刚刚彼得叔叔冲泡给我的热可可,一边欣赏着壁炉里面那舞动的火焰。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次受好奇心驱使的因缘际会下,我忍不住问彼得叔叔火焰是如何产生的,为什麽它可以发光。当时的彼得叔叔只是推一推鼻梁上的眼睛,脸上挂着亲切又不失g练的微笑,就跟我侃侃而谈起「火焰」这个话题。

        他说火焰其实只是当一个物T在急速氧化的放热反应中所生成的其中一样产物,除此之外这反应通常还会释出二氧化碳和水分。当氧气相b之下较弱的双键转换去成物更强的化学键後,能量会以热能的方式向外扩散,然後加热周遭的空气粒子产生高速运动,从而发出光芒。

        小学三年级的我似懂非懂的看着彼得叔叔,虽然不完全明白他的解释,却打从心底钦佩他,觉得他简直就是个行走的百科全书,每一次都完美无瑕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尽管当时的我并没有完全听懂。

        「彼得叔叔是在大学里面当教授的,听说他写的学术论文还曾经拿过奖,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呢。」妈妈在一次帮我编制冬天毛衣的时候跟我说道,眼神里充满了敬慕。

        应该是化学教授吧。那时候我在心里嘀咕,但没想到之後我才发现原来他是心理学教授。

        一个主修心理学的人,当初竟然可以这麽巨细靡遗的跟我解释火焰是物T急速氧化後的其中一样产物,如果他不是太闲以致什麽类型的书籍都有涉猎的话,那他大概就是个全能学霸吧。

        手中的马克杯已经见底,热可可不知不觉中已被我饮尽。我把杯子放在身前的小桌上,继续翻阅起我刚刚才开始看的小说:《在斯万家那边》。这是全书共七卷的「追忆似水年华」系列的第一部。这七本法国翻译小说摆放在彼得叔叔书架上最不起眼的地方,貌似待在原位的时间有点久,书籍上累积了薄薄的一层尘以及蜘蛛丝。我并不常看翻译小说,可能是因为在从一种语言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东西被舍弃掉的原因吧。

        只看了第一章的几个段落,我就不禁好奇那位作者是处於什麽状态下撰写出这个作品的,因为它的行文给人一种类似梦呓的虚幻感,仿佛双脚踩在软绵绵的云海之上无法踏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