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宋朝败家子 >
        想想若是灯火通明的皇宫,璀璨亮丽的东京城,还有亮如白昼的石府,那将是一副多么美丽的画卷。

        有了钨丝,电灯不是难事。石小凡拿着用手工加工出来的一卷卷精细的钨丝,不由得惊喜交集。

        大宋朝是个有梦想的国度,这次进士题目也很有特色,分别是《王者通天地人赋》,《天德清明诗》,最后一道论述题,是《水几于道论》,出自老子《道德经》。

        赵祯亲自出题,试前谁都不知是什么题目。直到临考时,赵祯才将自己的论题发出,由内侍送到崇政殿。殿试的士子在考试的时候直接在皇宫崇政殿举行,这几个题目除了赵祯谁都不知道,就是怕科场舞弊。

        论述题一发下来,穆青倒吸一口凉气。这和恩师教授给自己的题目简直就是如出一辙,当下他不及多想,按照自己平日练习的思路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

        对于石小凡来说,这属于作弊了。但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人品远胜于他的学识。穆青的人品让他夺这个头名状元也算是实至名归。

        他宁肯自己饿着,也要把随身携带的银两给来福他娘治病,这样的人以后为官也会是个清官无疑。

        考完了,考生们有皇帝御赐的午膳,这是学子们莫大的荣耀。他们先是站起时施礼,然后接过内侍们送上来的午膳,吃完饭后就等着他日放榜了。

        一百三十六份卷宗很快收了上来,卷宗的名字都是采用的糊裱已防止营私舞弊。各位翰林院的饱学大儒们开始阅卷,然后分出一二三等。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这次录取一百三十六人其实规模算是小的了,因为范仲淹等人的新政,庞大的官僚机构开始精简。所以这次科举取士的人数并不很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