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青岛县,在汉末这个年代,还只是一个极为偏远的小县。

        整个东莱郡,在经历过黄巾之乱和数年的蝗兵灾后,人口已经从巅峰的近六十万降低到了四十五六万,而青岛县,则只有寥寥的不过三万多人。

        三万多人,也就是比后世的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多了那么一点点罢了。

        由于当地人口少,当各乡村的百姓得知马使君在招工修建港口的消息后,即使不愿意做工的,也愿意来看个热闹。

        不知不觉,围绕着青岛港四周,倒是形成了几个集市。马强麾下的军士应该是这个年代所有诸侯中钱最多的,一下子,倒是让青岛的不少百姓赚了个饱。

        青岛港,这个原本不过停留一些渔船的小港口,此时已经有上千工匠和劳力在此处施工扩建。

        由于王戈等人有修建泉州港口的经验,虽然一个是内河港口,一个是海港,却也是有很多做法能照搬过来,使得工程进展很快。

        青岛港被设计为军民两用港口,由于青岛港是m状的港口,左边的小湾四周是平原,右边则有崂山为根基,可以日后在崂山搭建防御炮台,故而马强将左边设为民港,右边设为军港。

        在军港那边,做工的就清一色的张波和林海这些军士了。

        不得不赞叹这个年代的人,基本上人人都能充当工匠,小农经济的优越性在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大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