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说这句话的人是爱尔兰来的丘比特,一个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不受欢迎的前英国首相,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

        就是这个人对内奉行保守、对外扩张政策,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挑起克里米亚战争、与俄国人争夺地盘、镇压印第安起义、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支持南方奴隶主集团。

        他是个漂亮的小伙子,喜欢与美貌女子交往,同时与奥尔马克俱乐部的七个著名女主人中的三个成为情人,而他自己本人则是个收入微薄的爱尔兰贵族,当他宣布与梅尔本子爵的妹妹结婚的时候泰晤士报称呼他为丘比特阁下,这可真出人意外,他居然没有和俄国大使迷人的妻子结婚。

        他活跃得参与社交生活,包括赛马和调情,却很少参与政治活动,他尝试过投资,最成功的一次收入获得了1.7万英镑的收入,但钱却被他的合伙人卷走了。

        他是爱尔兰贵族,却没有进入贵族院,反而作为怀特岛新港的议员进入了下院,而新港选区的领主提出的一个条件是帕麦斯顿永远不得进入这个城市。

        1811年他将选区从新港换成了更有威望的剑桥大学,遗憾的是这所大学一点都没有教会他点什么。当时英国和法国的拿破仑皇帝在打仗,庞大的军费债务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人民过得极度困苦,有很多人不得不当小偷和扒手,而他维护因偷窃等微小罪行而被绞死的极刑制度。

        即便是“残忍又野蛮”的阿拉伯人,他们也只是把小偷的手砍了而已,英国人居然把小偷吊死,可真不愧是个“文明的国家”。1820年他蔑视人民要求缓处死刑的呼声,残暴得绞死了一个年轻的窃羊贼,借由此举,他表明了自己是托利党贵族集团利益忠实的捍卫者,从此以后他才开始了频繁的政治活动。

        他参与了彼得卢屠杀,派出军队镇压曼彻斯特群众举行的大会,这些军队不少人是参加了滑铁卢战役的,这些结束了拿破仑统治的“英雄”、“精锐”对妇女和老人举起了屠刀,英政府与1819年颁布六项法案,禁止集会、游行、限制出版自由等,这项“封口令”导致了格拉斯哥爆发了6万人参加的政治大罢工,而推行这项法律的人正好就有爱尔兰的丘比特。

        英美法律和大陆法系有很大区别,大陆法系一般采用法典制形式,而英美法系则往往是单行法律、法规。

        大陆法系的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考虑已经制定的法律如何规定,然后根据有关规定和案情作出判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