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看波特的钢琴吧!”大卫杜兰提醒道。

        理查德点点头,边走边说,带着两人向着鸡尾酒廊方向去。

        “柯尔波特是富家子弟,在耶鲁大学上学时,他被同学们投票选举为最具娱乐精神的人。耶鲁毕业后他转到哈佛法学院继续深造,同时继续自己的作曲爱好。

        因为波特他无需挣钱谋生,于是终日活跃于欧美两个大陆的社交界。精力旺盛的他,最乐于在沙龙里为朋友们弹琴唱歌或伴奏,兴致一到他还现场作词作曲,成为派对界最受欢迎的客人。”

        理查德四人来到饭店公园大道大堂的鸡尾酒廊,前面那摆在正中的那架旧钢琴很是醒目。

        “1920年代,波特以音乐剧《巴黎》成名,除了百老汇,也给好莱坞电影作曲,比如经典电影《上流社会》。他的音乐听起来十分乐观向上,有人说是典型美国式的盲目乐观和开朗,例如他的经典名作《anythggoes》,完全就是artde精神在音乐上的体现。”

        杨秋琳微笑着点点头“这就他的那架钢琴么?”

        大卫杜兰笑着开口“事实上是其中一台。”

        理查德也微笑开口“波特选择华尔道夫酒店塔楼为家25年,当时他楼下住的是胡佛总统。他家里至少有两台斯坦威钢琴,曲线对曲线的摆法,是为了两人对弹时能相互看见对方,交流情感。波特搞派对时,最高记录是客厅里同时摆了四架钢琴,他和朋友们边弹边唱自己的作品,《让我们相爱》、《真爱》。酒店送给他一架钢琴,后来他过世之后,把它又赠回给了华尔道夫。”

        “哦,真是很有意义的礼物!”杨秋琳笑着点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