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天唐锦绣 >
        值此之时,正该举国奋发、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他不是一个志气高昂的君主,没有李二陛下“千古一帝”的执念,只要安安稳稳的坐在皇位上,将国内治理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年之后青史之上能够有一个“贤明爱民”的评价,余愿已足。

        故而他舍得放权,也愿意放权,明知自己之不足,却还要死死攥着权柄不放、事必躬亲,岂不是愚蠢?

        这江山传承到他手中,即便将来击溃晋王,也依然会有无数人暗中诋毁,认为他德不配位。所以他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治理出一个煌煌盛世,不让父皇专美于前,才能平息攻讦,获得天下人之认可。

        内侍前来通禀,说是卫国公觐见,李承乾连忙召见,然后命人备好茶水点心,待到李靖前来见礼之后分别落座,开门见山道:“东宫六率已经由李思文、程处弼两人各率五千兵卒,沿着广通渠一南一北向潼关方向挺近,除去给予压力之外,也防止叛军借助舟船之利逆水而上,偷袭长安。”

        君臣三人旋即起身,来到墙壁悬挂的舆图前,仔细察看地形地势以及兵力部署。

        如今随着兵部对于舆图绘制的制度、技术愈发完善,误差极小,更遑论京畿三辅之地近在咫尺,更是连每一条山路、每一处山包、每一口水井都标注详细,纤毫毕现,看着舆图如观掌纹。

        广通渠自长安城西北引渭水,大致经由汉朝漕渠故道,直至潼关而入黄河,长三百余里。因途径各处人口聚集之市镇、县乡,使得交通便利、货殖往来频繁,故而被当地百姓亲切的称之为“富民渠”。

        广通渠承担着长安城的漕运重任,故而河道开阔、水流平缓,较之水流湍急的渭水更易舟船行驶,无论顺流而下亦或是逆流而上,都能瞬间将大军运输至潼关亦或长安,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李承乾再是不通军事,也不仅感慨道:“所幸水师能够当机立断,在江南私军渡江之时予以迎头痛击使之溃散,否则一旦任由其北上直抵潼关,再凭借江南舟船之利,沿着广通渠逆水而上直逼长安,则局势危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