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戏骨 >
        坐在后排座的内森已经彻底烧脑了,头昏脑涨之余,根本不知道科恩兄弟刚才说了什么,只听到了一大堆陌生的名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内森朝着罗伊投去了视线,却发现罗伊一脸高深莫测的表情,没有开口,也没有动静,无法确定,罗伊到底是听懂了还是没有听懂。

        幸运的是,他们不需要听懂,只要蓝礼听懂了就可以。

        问题就在这里,蓝礼听懂了吗?

        “我觉得,乔治-斯兰德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应该会兴奋得直接昏厥过去。”蓝礼半开玩笑地说道,这一次轮到科恩兄弟满头雾水了:乔治-斯兰德?那是谁?

        蓝礼没有解释,而是稍稍沉思了片刻。

        事实上,他没有听懂;更为准确一点来说,他确实听懂了,却无法理解科恩兄弟骨子里的那种狂热。

        六十年代的民谣浪潮,七十年代的摇滚浪潮,还有活跃在那个年代的嬉皮士文化,这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美国的历史进程

        最简单粗暴的例子就是,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的身上都带着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马丁-斯科西斯等导演都带着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还有电影音乐乃至于政/治,全部都是如此。

        那个年代的兴衰变迁、那些浪潮的跌宕起伏,蓝礼都是知道的,但,他终究只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至少,不像科恩兄弟那样。

        乔尔出生于1954年,伊桑出生于1957年,如同斯皮尔伯格等黄金一代导演,他们都真正地走过六十年代、闯荡七十年代,并且在八十年代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追求。民谣浪潮、摇滚浪潮、嬉皮士文化,所有的所有都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之中。

        蓝礼却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从书籍和影像的记录之上去追溯那个年代的辉煌和癫狂,就如同“午夜巴黎”的故事一般,每个人都对现实生活不满,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某个完美的黄金年代;而每一个年代的人都在逃避着现实,幻想着另一个黄金年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