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戏骨 >
        偶像光环本来是一个积极正面的词汇,却在网络时代的快餐文化里渐渐衍生出了负面意义,“外貌之上主义”就如同拜金主义一般,将偶像的榜样力量全部破坏,只剩下了简单粗暴的“颜值即正义”的理论,这也使得公众人物以及演艺明星逐渐成为了文化破坏者,尤其是在亚洲文化之中体现得格外明显。

        当然,欧美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此趋势。

        不过,欧洲和美国之间又有着区别,美国文化依托在好莱坞和华尔街为首的“利益至上”信条之下,这也使得榜样力量逐渐被娱乐至死的利益角逐而蚕食,但东海岸的艺术环境和历史底蕴还是保留了星星之火;而欧洲大陆之上仍然保留了文化传承和艺术熏陶的环境,在商业利益层面的弱势和弱化,某种意义上保证了艺术创作的繁荣和鼎盛,榜样力量也就沿袭了下来。

        简单来说,在亚洲娱乐体系之中,放眼望去满满都是流量明星,光鲜亮丽的脸孔背后却没有任何值得学习与传承的内容;但是在欧洲和美国的娱乐系统里,却依旧保留了内心对艺术的追求,这也使得青少年以及其他业余爱好者们总是能够继承到更多文化遗产,继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

        以前,他对于这片社论只能说是一知半解,他能够理解思想奥义,却无法真正地明白“偶像榜样力量”的意义;今天,他才完全地明白了其中隐藏的深意

        他的一言一行,他的艺术理解,他的创作选择,他的作品内容……所有的所有都在悄无声息地影响观众,每一部作品观影结束之后留下的余韵和反思都将发挥作用,让观众们能够对生活、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产生更多思考,继而如同星星之火一般地点亮火炬,通过艺术来改变生活。

        所谓的公众人物,沐浴在星光之下,享受着掌声包围,却不应该仅仅只是如此。

        多少人因为黑泽明和斯坦利-库布里克而爱上了电影,多少人因为梵高和莫奈而读懂了绘画,又有多少人因为马尔克斯和卡夫卡而投身于创作……偶像的榜样力量远远不只是“颜值”和“利益”,而是深藏在社会结构内部核心的一股动力,可能改变社会,也可能改变生活。

        从海瑟-克罗斯到“堂吉诃德”,从“悲惨世界”到“醉乡民谣”,从圣丹斯电影节到目前说说而已的民谣音乐节,蓝礼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这条道路,最初的懵懂未知到现在的清晰明确,他终于感受到了这股责任的重量。

        不由自主地,蓝礼挺直了腰杆,就如同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一般;但表面之上,蓝礼却依旧延续了自己一贯的从容和自如,贵族教育的根深蒂固总是在关键时刻体现出深厚底蕴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