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戏骨 >
        在等待“卡罗尔”的期间,约翰-克劳利先后错过了多个项目,再次出来之后,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项目,于是前往小屏幕,执导了两集“真探”——这套剧集因为马修-麦康纳和伍迪-哈里森的出色演出而成为了2014年开年之后口碑最出色的作品,名扬四海。

        结束“真探”的工作之后,约翰-克劳利又回归了电影领域,接手了“布鲁克林”。

        与此同时,“卡罗尔”兜兜转转了大半圈,还是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投资者,错过了鲁妮、错过了约翰,女主角的角色暂时确定为米娅-华希科沃斯卡(ia-asikoska),这位凭借着”爱丽丝梦游仙境“而进入大众视线的年轻演员,却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正式拍板下来,后来米娅选择加盟了吉姆-贾木许(ji-jarush)的新作“猩红山峰”,而“卡罗尔”依旧没有能够开拍,现在则来到了蓝礼的手上。

        其实,“卡罗尔”和“醉乡民谣”有些相似,不是说题材或者内容,而是代表着一类作品:

        它们具备着一定潜力,如果遇到合适的导演和正确的卡司,就可以焕发出全新生命力,可以拍摄成为小众狂欢的艺术作品,也可以拍摄成为颁奖季的种子选手;但其中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剧本本身充满了文艺气息,与两个紧身衣的常规标准相去甚远,投资需要一些勇气。于是,作品就陷入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似乎也不见得没有任何机会,却也没有办法立刻拍板。

        包括“布鲁克林”也是同一类型。

        “卡罗尔”瞄准了最为简单也最为纯粹的爱情,而“布鲁克林”则讲述了乡愁的无处安放。它们和“醉乡民谣”一样,都是纽约格林威治村里滋生出来的艺术嫩苗,生根发芽,却很少很少人愿意冒险给予它们一个成长的机会。

        按照上一世的轨迹,“卡罗尔”的导演确定为托德-海因斯(todd-hayness),这位导演先后拍摄出了“远离天堂”、“我不在这儿”、“天鹅绒金矿”等作品,他和大卫-芬奇有些类似,才华横溢、特立独行,拍摄作品从来都是坚持自己的艺术想法,不为了市场也不为了颁奖季,却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角赋予作品独特的色彩。

        偶尔有些作品,机缘巧合地在颁奖季之中赢得了肯定;但更多作品却是游离在主流之外的个性创作。

        比如大卫-芬奇,“社交网络”无疑是他在颁奖季里的巅峰,而“搏击俱乐部”、“七宗罪”这样名垂青史的作品却惨遭无视;再比如托德-海因斯,“天鹅绒金矿”是他最受赞誉的作品,在颁奖季里却颗粒无收,而“卡罗尔”则是他的“社交网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