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戏骨 >
        “芝加哥太阳报”,一百分,“无疑,这是新世纪最为出色的一部科幻电影,用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冒险来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家庭的意义,甚至进一步探讨人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赋予了太空科幻电影全新生命力!以霍尔、海瑟薇和查斯坦为首的演员们奉献了精彩演出,更是让故事充满了无数魅力,值得细细咀嚼。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大师之作!”

        “帝国”,一百分,“新世纪以来观影体验最精彩的电影之一!充满智慧!充满特效!也充满反思和沉淀!几乎相当于斯蒂芬-霍金的’星际迷航’:一场发生在大脑内部的太空歌剧,进而演绎出灵魂在时空穿梭之中的变化,将科学与人性完美结合起来!最最最惊喜的部分则依旧是蓝礼-霍尔,他的独特触感赋予了角色和电影惊人的独特魅力,还有谁能够对他说’不’吗?”

        “每日电讯”,一百分,“这就是诺兰至今为止最具野心也最为出色的一部作品!技术与思想的高度结合!真正地把所有科学理论和拍摄技巧全部都服务于情感,角色!角色!角色!这才是整部电影的核心,进而充分发挥出了强大演员卡司阵容的独特魅力,绝对足以位列新世纪最佳行列,不容错过的佳作!”

        一百分。

        一百分。

        还是一百分。

        给予了满分评价的媒体足足多达十家,其中包含了“纽约时报”和“好莱坞报道者”这样的绝对业内权威媒体,以坚定不移的姿态为“星际穿越”的媒体综评奠定了基础,十家专业媒体的满分数量恰好与十家给出中评的媒体数量持平,换而言之,不满意的媒体有多少,那么毫无保留给出完美赞誉的媒体就有多少。

        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中评媒体最为不满意的就是“情感”部分,太过肥皂剧也太过煽情的持续渲染完全破坏了科幻电影的深邃与厚重感其实,这也可以看成是“硬科幻”与“软科幻”的区别,硬科幻总是在技术层面拥有更多探讨可能,于是在人工智能、人性与神性等等层面都具备了延伸拓展的可能。

        “地心引力”可以算是半个例子,这部作品不能算是硬科幻,但内核关于生命起源的探讨,却具备了升华与演绎的可能,于是就得到了影评人们万众一致的称赞;“星际穿越”则恰好反之,可以说是众神回到了人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