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戏骨 >
        简-奥斯汀的原著“理智与情感”就是最好的范例,这两种情绪本来就是矛盾体,很少很少能够共同存在,即使用理智权衡良多,却终究还是会向情感屈服那炙热而癫狂的情感,最终还是如同泄洪般决堤而下。

        同样,安-李执导的电影版本“理智与情感”之中,艾玛-汤普森的表演也细腻地展现出了那种纠结与挣扎。

        “纠结与犹豫必然会出现,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无所不在,根本无法忽视,它们也始终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真正的根源却不是来自于世俗的阻碍,而是我对卡罗尔的情感,那些迟疑、那些思考和那些怯步,根源还是在于自己思考着:那种爱情,是否就是自己所猜测的’情感’,是否就是燃烧了生命与灵魂也仍然选择张开怀抱的冲动。”

        对于电影整体来说,这些细节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纠结终究是纠结,不管是为了社会压力而纠结,还是为了辨别内心而纠结,最终呈现出来的情绪能够准确到位的话,观众就无法区分出隐藏在内里的本质差异。

        但对于表演来说,这些细节却是整个表演的脉络和框架,演员对于“本源”的理解,也将影响到对整个剧本、角色、情感的理解,继而影响到演员与对手戏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呈现出来的表演也就有着质量层面的巨大落差。

        换而言之,虽然呈现出来的表演都是“纠结”或者是困惑、犹豫、胆怯,诸如此类的其他错杂情绪,但表演质感却可能截然不同,进一步影响到整个观感的细微差异,对观众的观影感受造成更多影响。

        渐渐地、渐渐地,鲁妮的眼睛就明亮了起来,她自言自语地念叨着,即使没有蓝礼的对话也能够完成思考,可以清晰地察觉到,整个身体周遭的气场能量都变得温暖明亮起来,这也意味着,思绪终于恢复了常态,那些困惑和迷茫正在缓缓消失,然后,她就开始重新翻阅剧本,视线明显坚定了起来。

        鲁妮就这样沉浸在了剧本的世界里;而蓝礼也没有多说什么,重新拿起了桌面上的那本儿童读物,再次翻阅起来。

        “你是自己开车过来的?”鲁妮的思绪终于整理清楚,抬起头静静地注视着蓝礼,笑容就不由上扬了起来。

        “嗯。”蓝礼沉声应了一句,却发现鲁妮的视线依旧落在自己身上,这让他的视线也离开了手中的儿童读物,“怎么,你怀疑我的自驾能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