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算是司马懿变相的向麾下展示自己的力量了。

        袁耀在兖州境内,整日跟这些官吏们打交道,整个人也都自信了很多,兖州的大事名义上由他来处置,这让他越来越具有做大事的那种气势与风度,而与各地官吏们的交谈之中,无形中的打探较量,让他更是成熟了不少,褪去了年少与稚嫩。

        对于袁耀的改变,诸葛亮暂且还是不知道的,他整日都在忙着编订律法,延康十二年过去了大半,天子有令,律法要在今年内完成,明年正式开始施行,还好昔日的算学大家刘洪编制了新律法,十二月为一载,若是按着原先的十月一载,只怕诸葛亮是无法完成天子的要求的。

        礼法之争,暂且停息了下来,双方都在各自的领域上下足了功夫,想要压倒对方,例如王象这一批人,就是在编写礼法的时候,将很多事情都归拢到了礼法之上,礼法,固然是国中大事,刘熙对此很是上心,亲自吩咐这些人,国中礼法,不可过于繁琐,简而行之。

        对于天子的吩咐,他们是不敢不听的,从君臣相见之礼,庙堂之礼开始进行简化,去除了很多没有必要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君臣之礼,对于天子的敬重是必要的,可没有必要弄得太过于繁琐,例如先前,天子在开口的时候,众人都要倾身竖耳这样的礼仪,就遭受到了废除。

        按着天子的原话就是,别光想着该行什么礼,要多在乎朕到底在说什么!

        故而,在大汉礼法内很多形式化的东西都一一废除,虽说礼多不怪,可是天子吩咐了,这些人也没有胆子敢拒绝,诸葛亮作为负责的大臣,也常常来他们这边,帮着他们参考,只因天子的一句言语,他们大多都忘却了要与律法那一派争夺的事情,整日都在想着如何能合理的对礼法进行简化。

        这些坚持礼法治国的狂人们,是宁可让礼法变得更加繁琐,也要保留那种仪式感的,奈何,当今天子对于这些并不在意,他们的想法,就是要在完成天子诏令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保留那种仪式感,我大汉乃是礼仪之邦啊,几千年里形成的礼法,焉能说废就废呢?

        比起他们,负责编订刑律的那些人,就要轻松的多,他们只需要按着各方面,对律法进行完善就好了,在原先律法的基础上,他们进行了一次的大改,又添加了很多的内容,例如对先烈的尊敬法,这条律法明确的规定,不许在任何场所玷污先烈,做出有辱先烈之言,否则定罪。

        另外还有如外邦律,妇孺律等等,很多汉九章未曾提及的方面,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完善,诸葛亮对于他们那是格外纵容的,与对先礼后法的那些人不同,说起来,诸葛亮本身也是支持他们的,他认为,治国需要严厉的刑法,若是以礼治国有用,昔日孔夫子也不必周游列国来说礼了。

        但是这些他不能明说,毕竟,他作为主官,要做出公正的姿态来,不能让先礼后法的那些人寒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