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坐在上位,看着众人,缓缓开口,讲述经学。

        听着刘备讲学,也不知是真还是假,这些太守们,大喜的有,深思的有,甚至连癫狂的也有,刘备的脸上,始终都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他很清楚的感觉到了,世态的改变,每一个时代,都有他本身的一种氛围,孝桓时期,士子们大多暴躁,他们整日不是怒斥阉竖就是公然诋毁庙堂的政策,这个时代的士子们,虽看起来有些愤世嫉俗,可他们都是迫切的想要改变那种颓废之势。

        而到了建宁年,又有了新的变局,实干成风,在孝康皇帝的带动下,士子们渐渐不再聚而论道,而是都在各地施展自己的抱负,来证明自己的学识,这个时代的士子,又最是高傲,有着一种别样的傲气。

        而到了如今,或是这太平盛世的影响,众人都不爱做实事了,他们能够为这经学表现的如此癫狂,丝毫不理会他人的看法,以此为自己的独特之处....刘备并不喜欢这样的风气,尤其是荆州的这种风气。

        就这样,这些太守们在杨彪的府邸里,待了整整七八日,都不曾离开,听得可谓是如痴如醉。

        这一日,已是深夜,刘备正在与杨彪辩论着经学,门外忽传来喧哗之声。

        众人大怒,纷纷起身,将手放在了腰间的剑柄之上。

        刘备笑而不语,杨彪有些愤怒的问道:“门外何人,扰我雅兴??”

        不等奴仆上前,在夜色里,忽然冲进来了百余人,将整个前院纷纷包围住,他们高举手里的黄弩,对准了场中的太守以及诸多官吏,众人惊惧,纷纷大呼有贼,他们正叫着,有一人从士卒们之中走了出来,看着众人,说道:“不必再叫了...我非贼,诸君为贼也!”

        “你是何人??何敢冒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