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密诏的曹亮已经荣升为讨逆大都督了,不过他依然兼着辅国将军的职务,说来也奇怪,司马懿把持的朝廷虽然把曹亮列为了头号的钦犯,开出了巨额的悬赏,但却始终没有剥夺曹亮辅国将军的职务,是司马懿忘却了还是另有考虑,这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就是高陵亭侯曹演亡故之后,曹亮做为他的嫡子,唯一的继承人,毫无异议地继承了高陵亭侯的爵位,而对此司马懿同样保持缄默,似乎默认了曹亮的爵位。

        其实不管朝廷方面承认与否,曹亮都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并州之主,司马懿当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也才懒得在这些虚衔上面较劲,只有灭掉曹亮,才能把这一切都抹掉。

        曹亮重组了他的幕僚班底,桓范还是以中监军、军师将军成为了曹亮的首席幕僚,裴秀和鲁芝任参军,傅玄为主薄,除了鲁芝之外,其他人应当都是旧人了,这也方便办事。

        曹亮桓范回到洛阳之后,裴秀和傅玄就留在了并州任职,裴秀担任了别驾从事,傅玄担任了治中从事,做了并州刺史王基的副手,曹亮回归之后,首先便是将他二人从王基那儿调回来,同桓范、鲁芝一道,搭建起了新的幕僚班底。

        军事方面,曹亮则一口气将五大校尉提拨为五大将军,邓艾为越骑将军、石苞为屯骑将军、羊祜为步兵将军、杜预为射声将军、王濬为长水将军,随着北军五营编制的提升,五大校尉晋级为将军,也算是实至名归。

        北军五校最早的编制人数很少,以越骑营为例,当初曹亮担任越骑校尉的时候,越骑营只有区区七百人,以校尉之职统领七百人,也算是非常正常的事。

        但北军五校编制提升的相当的快,到曹亮北征匈奴鲜卑之时,北军五校已经是五千人编制了,按照魏军中军的编制,五千人以上的营官,就可以授将军之衔了。

        不过曹亮一直忙于战事,朝廷方面也无意给办理此事,所以那怕是羊祜艾他们领着五千甚至五千以上的兵马,但依然还是挂着校尉的头衔。

        如今曹亮彻底地与司马懿把持的朝廷决裂,曹亮提升五校尉为将军,自然也无需再经由朝廷同意。

        其实对羊祜邓艾等人的提升,也算是对他们功绩的一种肯定,北军五校自征战于并州以来,战绩显赫,功勋卓著,但一直以来未曾受到封赏,其实对羊祜他们也是一种不公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