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幽州,幽州军和并州军进入了相持的局面,并州军占据了幽州辽西的七个郡,而卫瓘和王颀则是保住了辽东,暂时地相安无事。

        但幽州辽西七个郡的失守,依然让司马师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当初曹亮割据并州的时候,谁都不以为然,认为并州不过是偏僻荒凉之地,曹亮就算再能折腾,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可只过了短短的数年,曹亮不仅在并州站稳了脚跟,而且逐步地显露出獠牙,从司马氏的手中,夺走了河东平阳二郡,这次一口气又吞下了幽州的七个郡,其咄咄逼人的态势,让司马师是寝食不安,如今的曹亮,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如果任其发展,将来必对司马家的大业有着莫大的影响。

        司马师头微微地发痛,以前父亲司马懿主持大局的时候,处理事务总是井井有条,现在自己接手了这个摊子,却发现搞来搞去,搞得一团糟。

        南边东吴始终不消停,不断地淮南和荆州那边挑起事端,制造摩擦,听说孙权得了重病,恐怕是熬了不多长的时间了,按理说东吴这个时候应该是休兵罢战,好好地考虑一下继任者的事了。

        但或许是孙权始终对北伐之事耿耿于怀,都病得快不行了,还依然派兵四处挑起战端,搞得淮南和荆州之地难以安生。

        不过荆州有镇南将军王昶坐镇,淮南有征东将军诸葛诞坐镇,司马师倒不用太担心东吴能搞出多大的事来,估计东吴的那些领军将领也是在做表面文章给孙权看,知道孙权快不行了,新君继位,如果他们能有拿得出手的战功,或许能博个辅政大臣的位子,所以无论是诸葛恪还是孙峻、丁奉,都在尽力地博取战功。不过他们打归打,却也是谨慎无比,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吃一个败仗,很可能就会遭到孙权的弃用,反倒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南线的战事虽然看起来红红火火,但实则是雷声大雨点小,东吴诸将都知道,这次打仗只不过是为了取悦孙权,为自己在立新君之后谋一个好位置,所以没人尽心尽力。

        而且似乎东吴的辅政班子也定好了,孙权在病重之时,召回了驻守武昌的诸葛恪,任命他为大将军,兼领太子太傅,辅佐年幼的太子孙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